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最近遇到比較多上交叉症候群的朋友,還好都不算太嚴重。這種狀況大部分都是工作勞動損傷,需要從日常習慣改變起。
上交叉症候群介紹
這次是舊個案回來
前情提要 工作久坐
這位朋友一個月後有回來,我覺得整個狀況好非常多。本來緊繃的地方,從整片都縮小到某條肌肉or幾個點了。朋友已經可以很明確說出他不舒服的地方,真的是很棒的改變。他說上個月剛處理完,大概有一個星期覺得很容易累,但之後就好很多。不過肩膀旁邊的大小圓肌會卡卡的。
上次肩頸花了比較多時間,而上次處理過的地方,基本上推過就鬆了,不太需要特別處理。在趴姿時,背部胸椎附近比較緊,幾乎是推過,就會平很多。但朋友有說他去公司的瑜珈班上課,拉一拉,反而腰在緊。
我在擴背肌和肋骨胸腔下緣有摸到卡點,花一點時間推一推就鬆了。臀部方面,比上次好推很多。尾椎的話,我感覺是長時間久坐。骨盆後傾,尾椎有壓迫。有和他溝通坐姿。
我是建議,坐的時候要注意膝蓋,膝蓋要略略低於髖關節。這時候骨盆中立,要有坐骨意識,用坐骨去坐椅子。
比較有趣的是朋友的右手,右手大拇指一路往上到肘關節的肌肉都是緊的,而且是輕鬆推不開的那種緊。結果一問,是長時間用軌跡球。大拇指一直轉,累積的疲勞比想像中嚴重很多。
上交叉症候群的朋友,通常會有胸椎往後,脖子往前的狀況。
5招改善脖子前傾
一般這種保健文章,會把胸椎和頸椎分開講,我個人是覺得效果不好。
調整的原則,都是用大肌肉去帶小肌肉。大肌肉受力,小肌肉穩定。小肌肉鬆開,姿勢可能可以暫時獲得改善,但小肌肉是帶不動大肌肉的。所以我個人希望能先把胸椎處理到一個段落,再處理頸椎。胸椎狀況好,呼吸會比較順暢。
這兩次的處理,第一次主力是先肩膀,少量肩頸交界。第二次,主要是背部和胸椎,少量肩頸交界。
我有建議朋友要時常伸展胸椎。然後一般人常說的伸懶腰,其實很容易腰椎代償。手舉起來時,儘量保持在眼睛旁邊,千萬不要過耳朵後面,手一過耳朵後面很容易腰椎代償。
伸懶腰.........X
伸展胸椎.....O才是對的。
另外那天有請朋友工作要多注意辦公桌配置,但忘記講到電腦螢幕的問題。
電腦螢幕,能買寬就買寬,讓眼睛視野比較寬,焦距不會一直集中在某個點。弧形的螢幕,真的比較舒服。看電腦,眼睛使用過度,睫狀肌疲勞.....對焦會變困難。這時候為了看清楚螢幕,脖子會不自覺的往前伸,縮短和螢幕的距離,然後坐姿就崩潰了,很不妙。
眼睛疲勞,會間接導致脖子前伸,頸椎也疲勞.....整個頭皮也會緊繃,可能會頭痛,睡眠不足。所以當天也有整理朋友的風池穴附近的頭皮。
後來朋友有說他想要去運動,想陪孩子騎自行車。我說騎騎河濱公園還OK,爬山的話儘量不要。其實我以前在自行車店工作過一陣子,關於調整姿勢,我還蠻有心得的。
很多運動都強調脊椎中立,如果胸頸椎狀況不好,還要騎姿勢很趴的公路車,真的會比較辛苦,公路車對於頸椎其實不太友善。保持騎乘上半身直立,上半身別這麼趴,輕鬆騎騎OK。
個案大致紀錄如上,看到一個月後朋友回來,狀況有改善,覺得挺開心的。
但畢竟是每天工作,工作環境配置也很難減低疲勞,真的建議定時離開座位,起來走走動一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