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

好友的膝蓋韌帶

原文發表於2022年7月

我朋友前幾年滑雪,右腳插進雪裡,膝蓋的韌帶一扭,6條韌帶全斷。後來做了內視鏡手術,韌帶重建。也都有做復健和深蹲訓練,膝蓋還是緊繃。

昨天幫他處理,他膝蓋周邊都緊繃,往上到大腿,往下到小腿,張力都很緊。皮筋骨都黏在一起,也不太能推動和扭轉。軟傷科最忌諱硬碰硬,我也不太能出力。儘管我很克制,朋友還是唉唉叫。

之前有聽過一個說法,就是內視鏡雖然傷口小,恢復快。但是在開一個小傷口在裡面手術,手術的器械在肌肉裡面治療,內部的肌肉會像是絞過一樣。我模朋友的右膝蓋,就有這種感覺,覺得他右膝的肌肉觸感浮浮的,肌肉的線條和紋理不太順,摸不太出來。
而一般疤痕和傷口,比較能摸得出肌肉被切斷破壞的地方,再好好去順。

我第一次接觸這種內視鏡手術的案例,因為手感很浮,要花很多時間去感知,處理起來也比較慢。最後沒法了,索性用氣感去掃,不仰賴手感了。
最後只針對膝蓋上方的股外側肌,做加強放鬆,其他地方用一般手法處理。
朋友說小腿也同時鬆很多,腳踝腳板也是。

朋友前幾年韌帶一斷,整個人像吹氣球一樣胖了不少。手術完成後,他很認真在深蹲復健,這就苦了他的膝蓋,整個人走路也比較外八,步態也變了。
受傷斷過的肌肉,身體會招喚其他肌肉去代償,硬操其實很不妙。而大部分的人,有操,但是恢復做得不好,惡性循環。
朋友8月要回美國,7月底還會幫他處理看看,希望能對他有幫助。

因為是超過20年的好友,我處理起來心裡沒什麼壓力,邊聊天邊弄。遇到手感不明的狀況,就慢一點輕一點,用時間去換,效果都還蠻好的。
如果是真的要開業,以傷科處理維生,還是得考量處理速度和效率,悠閒的處理方式,很難賺錢。(苦笑)

我朋友女性,也40歲進入中年,又受傷過,只要能正常走路,不影響日常生活就好。他還願意去深蹲復健,真的很認真。卡一個膝蓋問題,小腿也浮浮的,循環不好。走路的樣子,有些老態,我其實看了很難過。

後來有和朋友閒聊,朋友阿粥說,可以找有經驗的教練,讓肌肉代償往上轉移去大腿,減少膝蓋出力。向上走樓梯改善肌力,對膝蓋負荷比較小。
一般深蹲為是平面動作,動作歪掉就會造成左右腳力氣不平均。遇到這種單邊受傷的,深蹲很難平衡。

我有把這些重訓的注意事項轉給朋友知悉。
現在資訊流通,受傷可以藉由很多管道協助,只要有心,耐著性子慢慢來,都會好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