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2年7月底
轉眼傷科手法課已經結束5個月了,FIFI老師要同學都回去真吾做考核。
考試的方式,是FIFI老師躺在床上,點名讓同學下去處理。
由老師親自感受學生的處理手法,看得出來大家都很緊張。
我看好幾個同學在旁邊練習,考前惡補。我想,反正都到這個時候了,緊張也沒用,處理下去就對了,就放輕鬆下去考。
考試後,老師點出我需要修正的壞習慣。
1.
趴著調整肩膀和背時,每順完一次,手要離開肩胛骨。一直搭著肩胛,肌肉無法完全回到原本的位置,要稍微離手,讓肌肉把肩胛放回去,再調。
說離手,其實也只是不施力,讓肌肉回去而已。老師的動作很快,看不太出來有離手。一直搭著肩膀,該處成為阻力,過度調整會把肌肉和皮膚拉扯。
這一點,我做的不夠確實。
2.
手長推施力時,伸展到底,我會有個轉手腕的動作,過頭了。手掌針對患部做推,但不要過頭,不然會造成皮膚的拉扯。事後我回想,我根本上誤會動作,是自己假會,而且過度延伸力量。自然出力長推就好了。
3.
我在處理頭皮時,想要處理的面積太大,太貪心,所以會用力過度。做小面積,不是用手指頭去按,要調整自己下手處理的範圍,做輕微的推動就好。
大致上,我的力道控制,判斷肌肉鬆緊的手感,觀念,站位.....都ok,就是下手貼著皮膚的細節還要雕。另外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身體良好狀況。自己鬆,自己心態平順,才會有好的調整狀況。
測驗開始前,老師說,如果手太緊不夠鬆的同學,趕快請其他同學先鬆開。我完全不為所動.....XD
事實上,我的右手從2月份開始學傷科處理,右手基本上是廢功的狀態。我右手的狀況非常複雜,30年前的小時候,車禍留下了一個十多針的長疤痕。右肩脫臼過,右肘骨折過,右手腕挫傷,總之多災多難。
這樣的右手陪了我30多年,騎越野車,打排球,搬貨,寫字......除了右手很容易累,過度疲勞右手會輕微抖,正常生活都OK。今年二月以來,傷科練習,處理自己的右手,確實鬆很多。但,以前練出來的氣功手感,右手有一陣子氣感弱到很可怕。
真的幾乎是廢功的狀態。
我們同梯有個跆拳道國手的體育老師,也和我類似狀況。他說他的腿,經過治療後,也是自廢武功了。
我們的身體狀況被改變之後,以前的用力方式,動作機制,真的都改變了。我右手的氣感,最近有回來一些,但還是沒有以前好。我2月開始練傷科,右手在不觸碰對方身體時,還能感受到對方身體的狀況。4月份之後,右手鬆了,同時也無法用氣感。
還好有左手,左手的氣感探知,莫名的在這段時間練起來。
同梯中有個同學,他的體質比較特殊,對於氣的感受很強。他是那種在旁邊看同學練習傷科,同學施做動作不對,他也可以感受到那種失誤帶給患者的不舒服。
音樂老師今天幫我看右手,他其實處理手法不太熟練,可是他氣感很好,我被他搭右手時,慢慢氣從右手上頭皮鬆掉,再順到左肩膀。
音樂老師說,我的右手很辛苦,其實都是左手再幫右手,左手很累。
我本來都集中處理我受傷的右手,今天聽音樂老師這樣說,我會多放注意力在左邊肩膀。不然我之前左右邊都是分開弄,一天右派,一天左派。
老師今天有更新一些處理手法,回答大家的問題。想想老師今天趴在那邊,給10個人測驗,為了省時間,每個人都做左邊or右邊。測驗完成,老師說他左右半身好像被撕開一樣,最後大學姐把老師整個人處理一遍,真是辛苦。
另外就是,老師本身是右撇子。所以調整患者左右邊,會有不同的手勢,方便他右撇子的施力習慣。但我過勞幫助右手的左手,因為也經常使用,所以我可以很輕鬆做出鏡像的相反動作。
很多動作就可以無視左右撇子的不同,直接鏡像處理就好,算是我個人的特色。
今天受測者10名,我看前2個都有過,想說今天老師標準很寬鬆.....結果接下來兩位,老師說,請你下期再來旁聽,多加油。
哭,老師真的會當人。
考完試,聽到老師說很好,點出幾個缺點,我心情真的超輕鬆。
總之,上課學習傷科手法,課程完畢練習.....
在通過老師考試的這一刻,我有一種終於拿到鎖匙,要真正進入傷科的世界,這樣的感覺。
興奮又期待,很開心自己做到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