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

第7梯跟課筆記4

原文發表於2022年10月

為期一個月的課,順利跟完了。每周假日還要往台北~台中往返,坦白說很累。但每次跟課,都覺得自己也有進步,很開心。

第四堂課,主要講坐姿調整。我那個梯次,坐姿是第一堂課就講的,和這一梯內容差異很大。

1.肩胛骨的部分,我那期有教上提肩胛,還有翻肩胛,這期都沒教了。
調整肩胛和提肩夾肌,調右側,自己右手過對方腋下,對方的手可以微微靠著自己。左手找好要調整的位置,先出手按壓後,右手再順順的往外提一點就好。
這樣可以減少上提肩胛的動作,比較省力。肩胛處理,一定連帶胸椎,緊繃處理好,再一路順到腰椎。

提肩夾肌,雙手手指互為阻力推壓。
這個部分,很多師弟師妹會做不好,很費力。一旦想要上提肩胛,甚至翻肩胛,身體的動作變大,就無法控制對方身體。要先確定好緊繃的部位,出手先按壓再連動肩胛。
好不容易學弟妹動作像了,但自己的呼吸卻亂了。老師在教時,都有強調意念的控制,還有調整者自己要舒服。

正確的處理順序。
一.確定好自己要調什麼部位,意念放上去,要貫穿該位置。
二.自己呼吸先調順,用呼吸帶動作。
三.吐氣平順和緩,出力就會順又和緩,力道也能隨心所欲。

2.腰椎部分
趴姿和躺姿,都不建議處理腰椎,主要是為了安全。畢竟由上往下壓腰椎,風險很高。趴姿,用骨盆和臀肌鬆腰比較安全。
坐姿就沒這個問題,可以直接解。一般軟傷科體系,都會請對方坐旋轉椅,但很多學弟妹覺得椅子會轉,很難固定患者。而我的想法是,會旋轉,表示出力的角度要更準,容錯度低。
但我給陳水利醫師看傷時,他總是可以用很小的力氣就把骨頭順進去。應該是技術問題。

我們會有一隻手當作阻力固定患者。一樣確認好患部,按壓好,用大腿內側推自己手肘出力,去按壓患部。我自己是沒有被旋轉椅干擾到,出手點確實貼好,出力就會漂亮。

3.自保法
調別人久了,自己多少也會疲勞。老師有教一些自保按摩手法。不外乎是一隻手當阻力固定肌肉,另一隻手推。這個以前沒教啦~
我都虧老師藏步。

4.不同顏色氣的應用
這個很傷腦筋,因為大部分的學弟妹,都沒有練氣的基礎。沒有這些基礎,手法還是可以練得很純熟,但少了一項武器就是了。

我有試著教基本的呼吸,還有雙手手指的氣感,請他們回家練習。我在教學弟妹時,發現我最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,累積很大量的氣感,手掌可以很快發熱發汗。
不過我在以氣淨化時,當使用橘黃色的火光,因為想加快速度,會刻意放出大量的氣去燒......我和老師詢問,老師說.....放把火就可以燒了,何必這樣消耗自己的氣?

這次老師聊,我才確認我自己都用很奢侈的方式在使用自己的氣,其實沒必要。我現在調整好氣息,可以一口氣,用自己想要顏色的氣,壟罩對方身體。只是這樣做太耗氣了,沒必要。
但這樣大量發氣,有提升我個人氣的容量。放完要收,我還得多練練。接下來的目標是把自己的呼吸在調順調鬆,用有經濟效益的方式來發氣。

總之又跟完了一梯次,後面還有三個梯次。我問老師說,還有沒有藏步呀?
老師只回答,你來跟課就知道了,我只能苦笑。
這次跟課,除了手法的處理外。我更多時候是在看大家的站位,還有出手的協調性。跟到課程結尾,已經變成在觀察處理時的呼吸了。

看的細節越來越多,注意的點也不一樣。

另外就是,我因為平常有在練習,覺得去跟課時,練習手法其實很浪費時間。我自己做,只有做一個人的經驗。但我看得懂之後,我一次可以看十多個人的手法。用看的,我學更多。

我看幾個學長姊,有已經開業的,有物理治療師,有中醫師.....看別人的手法,其實每個人都有出入。受限自己的體型身材,大家都會有自己內化過的手法。
我們老師是女生,身材算是高,167cm。很多嬌小女孩子沒辦法完全用老師的手法。但也是有男學長很高大,180,卻喜歡用小範圍短促的手法處理。
有個小個子學姊,他反而是用大開大闔的處理手法。他每次都是緩慢的推,都把他的身體伸展出去,很像太極拳。
看他們做的順,風格都不太一樣。看他們做,我看到很多有趣的點,再回家練習。

我想看看下一梯要不要再跟,想到跟課就累。但每次跟課都有學到東西,覺得不跟對不起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