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

初次傷科案例

原文發表於2022年3月

今天是頭一次接受他人委託,處理背部緊繃。之前我練習的對象,有教室共修的同學,還有自己的家人。第一次接受他人委託,很值得紀念。
內容下收.....

對象是我認識超過10年的朋友,他說幾年前摔了一下,最近左背又開始不舒服。看到我去學傷科,想說可能是個緣分,就問了我願不願意試看看?
我個人是很受寵若驚,好朋友願意給學習中的我機會,讓我很開心,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很警慎。

到了朋友的店面,受限場地空間問題,其實手腳不太好伸展,對我算是很不利。在家練習時,我就發現空間對於施術者很重要。
站位,是第一優先考量,其次才是手法和技術。場地空間不夠寬廣,站位受限,之前就吃過苦頭了。所以只針對背部處理,其他部位,我真的比較難做。
處理左背的狀況其實算順利,朋友的背,起初碰觸,覺得彈性超差。大面積鬆解之後,彈性很快就回來,不算卡太緊。後續針對緊繃處,肌肉沒有真的硬化,幾乎是有處理都會鬆。只是每次鬆解範圍都很小,而且沒也特別嚴重的地方。

以我個經驗判斷,朋友的背,並非真的因為什麼很嚴重的舊傷造成。

舊傷嚴重處,都會有肌肉過度沾黏硬化的狀況。鬆解時會非常不舒服,鬆完會馬上輕鬆。本來很擔心朋友哀哀叫,或是造成他不舒服......其實還好,他並沒有感受到特別不舒服,讓我的心理壓力小很多。

大概處理一個小時後,讓朋友起來活動活動,就發現其他問題了。

但我過度集中處理左背-腰椎,肩胛骨也順進去,胸椎角度也好很多......但我沒處理左胸,這造成朋友深呼吸時,覺得吸氣不太順。
我的判斷,朋友長期姿勢不良,圓背,前胸是被壓縮的狀態。胸部被壓縮,處於縮短的肌肉,現在要被拉長,太緊繃了。最後請朋友坐姿處理了左胸口,把緊繃處鬆開......他說好多了。

往後無法全身都操作的話,單部位處理,還是要處理互為拮抗的肌肉,避免這次的狀況。最後給朋友的建議,希望他忙碌時,還是儘量每半小時抽空活動一下,簡單伸展一下改變姿勢。讓肌肉避免長期維持同樣姿勢,勞動損耗。
也請他最近多注意身體,煩請他再回報狀況給我。希望能幫上他,也讓我多學習。感恩。
今天處理過程,很順利。因為朋友的好交情,他給我很多回饋。我常觸碰的對象,都是家人,大多是女性和孩子。遇到的男性比較少,向朋友這樣的體型還是第一次。身體和肌肉的觸感,其實不太一樣。朋友會適時說明身體的回饋,這樣手感比較容易建立,很謝謝他。
以前我也會這樣回饋給我的物理治療師,好朋友沈建銘物理治療師,都會很配合我的感覺。但,也有回饋給醫生or推拿師......他們不太甩你的.....

我會有自己的主觀,但畢竟身體是對方的,我認為配合對方的感覺比較好。不見得處理那邊有特別的幫助,但讓對方信任,重視對方的感覺,會增加互信,有安全感。聽對方的,有幫助算賺到,沒幫助也是增加信任。
遇到主觀的人,如果他的專業很強,經驗很好,那主觀可信度會比較高。最怕遇到明明就能力不足,還很主觀的。

我很菜,還是多溝通,多聽聽對方的感覺。

隔一天又過去看朋友,並詢問昨日處理後的身體感覺。他說,下午3點處理完,到晚上7~8點之間,身體有些不太舒服。呼吸時,感覺比較短,一樣的力量吸氣,覺得比較辛苦,好好睡一覺,今天早上好很多。感覺身體在恢復中。
改變身體的狀態,需要一點時間適應。我分享我自己的經驗,我右手車禍舊傷鬆開後,大概有4~5天的時間,覺得右手不是自己的。通常第一次會有一點不舒服。當時我老師要我多吃一點東西,好好泡澡or沖熱水在患部。我昨天沒有交代這些,是我的失誤。
還好朋友狀態還ok,也沒和我抱怨,真的很感謝他。後續繼續追蹤。

後記
這次重新發表文章,隔了一年回頭看這一篇,很清楚理解到自己的問題。

1.我當時下手沒有考量到朋友的身體狀況能否承受
當時,太想讓朋友的身體有轉變,讓對方有明顯的改善,所以我下手有比較重。所謂下手比較重,倒不是我岀比較多力,而是我針對每個沾黏處,都花很多時間處理,想要一趟就推完。(真吾是軟傷科,下手出力不會太重)
但,不是每個人都能經得起這樣的處理。其實個案躺趴在床上這麼久的時間,也是很辛苦。手法處理完這麼多地方,身體大幅度改變狀態,後續也需要更多時間恢復。
用傷科的說法就是,個案氣不足,無法承受這麼多的手法處理和改變。
我回頭去想想以前被各種方法處理身體,太過激烈的手段,也是會讓自己虛上好幾天。
坦白說,真的難為當時的好朋友了,我現在下手真的有比較斟酌狀況。還好朋友對我說,那時處理完是比較虛,但過了2個星期後,他覺得身體確實有比之前好。
以前我請FIFI老師處理我的身體,FIFI老師處理過後,也都是要我1個月之後再來。這是給我身體多一點回復的時間。

2.處理的段落
我發現自己當時不知道要怎麼判斷處理的段落,總想要一次做好。但用了幾十年的身體,花幾個小時處理好,康復,真的是天方夜譚。
那時候,對於身體出問題的地方,我還抓不太到關聯性,秉持著反正我就全部都做,總是不會漏掉.....但事實上,我只做了我想做的地方,關聯性真的沒顧好。所以耗時費工,卻又無法有效的漂亮結束段落。
好在一年後回頭看,有找到當時的問題。感謝朋友的體諒,我會持續進步,多加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