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

運動傷害後的就醫策略

原文發表於2023年5月

有朋友問我,萬一運動傷害或是摔倒後,要怎麼辦?
這邊說一下,自己遇到摔倒or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。

先聲明,這是我個人長年累月運動傷害和大小碰撞的經驗,並非專業醫療建議,參考就好。

我早年打排球,20歲開始從事越野自行車運動,運動傷害和摔倒的經驗算是豐富。遇到碰撞傷害,扭傷跌傷撞傷,運動傷害.....我的處理方式如下:

1.骨科,先照個X光,確認整體結構沒有傷到。
2.物理治療所or復健科,復健治療。
3.中醫和民俗調理。
4.自己保養。

1.骨科,或是有x光的復健科。

受傷,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結構沒有岀事。
骨頭,韌帶,軟骨,以及關節有沒有脫位。最怕就是什麼骨頭有裂,裂一小塊。韌帶撕裂,裂一半。軟骨破,破一小塊.....這個沒有認真照x光,根本看不出來。
這種壞一半的,很多人覺得沒什麼,跑去看復健科,看中醫傷科,民俗治療.....看很久看不好。
就結構傷到了,是要怎麼好?

如果受了傷,尤其是出車禍什麼的,第一時間就要去照x光請醫生判斷了。如果真的骨頭裂,韌帶裂,軟骨破.....後續醫生會給你建議。要不要開刀做侵入性治療,是一回事,但一定要確定狀況才能做下一步處理。
躺若真的骨頭斷,韌帶斷,軟骨破,那就準備進醫院開刀。
骨頭位移,脫臼,這個另外講。
因為有可能骨科醫生可以徒手處理脫臼,但我確定現在骨科醫生會這個技能的不多。這時候,可以問一下,會徒手治療的物理治療師,會推拿的中醫傷科。有可能幫你把脫臼推進去,不用開刀。
脫臼多半會併發韌帶撕裂,也是要後續觀察。

以上都是結構性的問題,骨科先看結構問題,記得照x光。x光在台灣,現在是很普及的設備,不要看不到瞎猜狀況。x光先照再說。

2.物理治療所or復健科,復健治療
這邊先講健保制度下的狀況。
反正受傷,沒有結構性問題,那就是復健。受傷初期,冰敷,電療。復健就熱敷,電療,蠟療.....好,我知道這個看爽的。
但健保下就真的只能這樣。

我常說健保下,他們只管你的功能,不管性能。
所以你可能覺得受傷有好,但總覺得哪邊怪怪的,好不完全。

自費的話,花樣就多了。
如果到骨科x光一看,骨頭裂,韌帶撕裂,軟骨破一點點.....復健科自費的項目,最常見就是玻尿酸注射,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(PRP)。有沒有用,我不敢講,因人而異。不想開刀,但是好不完全,可以試看看。

自費物理治療,徒手治療。
我之前運動傷害舊傷,都是看這個。徒手治療,其實和民俗傷科推拿很像,但物理治療師再怎麼樣都是國考及格的專業人士,水準高也平均。沒有結構問題,軟組織處理,鬆動緊繃肌肉,把關節復位,連帶動作關係部位都處理。給你運動處方,教你做什麼運動加強患部肌力.....大概是這樣子。

我先講上面的狀況,因為他們是政府立案的醫療機構,不管是自費還是健保,都可以申請保險。而且,法律上會承認他們的判斷。如果是車禍,或有訴訟問題,先從上面的狀況作處理,合乎法規和法律地位。

3.中醫和民俗調理
實務上,如果你上面的事都做了,身體也在進步,真的不用找中醫傷科。
中醫傷科可以用針灸,針灸對於某些小肌肉的處理非常好用。徒手治療要用手推開某些地方,真的很難,也不舒服。厲害的針灸中醫,一針下去就知道輸贏了。
會推拿的中醫師非常少,現在中醫師都已開藥為主,有的連針灸都不太厲害。我問過幾個熟識的中醫師,在健保下,針傷科不好經營。
健保下的民俗治療師傅,大多也只是推個意思意思。如果受傷沒有結構問題,單一部位受傷不嚴重,一般健保下的中醫和民俗治療可以幫助你。

中醫自費,自費民俗調理,花樣很多。
簡單說,就是健保下,會賠錢的招術,自費都可以拿出來用。花樣很多,我不評論。我目前學傷科推拿手法,是自費民俗調理。

我們來設想一個狀況,如果我不小心受傷了,要怎麼處理?

狀況一.
照了x光沒有大礙,結構正常,前三天我先去復健科冰敷電療一下,吃一些消炎藥。第四天,過了急性期,我去找中醫傷科推拿針灸,貼些消炎藥布。大概3天看一次,看個3次。
這樣兩個星期就過去了,沒事的話,就真的沒事了。

和上面一樣的狀況,但我沒有去骨科也沒照x光?
狀況二.
如果兩個星期過去了,沒事的話應該就沒事。
(這個是年輕人常見的狀況,但可能中年之後會出現毛病)

但如果這兩個星期,狀況沒有好轉,或是時好時壞。請一定要有警覺,很可能有傷到骨頭韌帶和軟骨,趕快去骨科,照x光請醫生判斷。

我年輕時,在外念書,工作到處跑,騎越野自行車。
常常發生狀況一.,但不同的是,我很少會認真把後續中醫傷科看完。大多就是看個2次,不痛,我就沒去看了。
這種單純的受傷,我建議是2個星期內都要重視,哪怕是不痛了,還是去給針傷科針灸推拿,比較不會有後遺症。

然後狀況二也很常見。就是覺得自己沒怎樣,怎麼都不會好。

或是覺得這個傷,應該不會這麼嚴重吧?
我再多觀察一陣子,沒關係,受傷就拖下去了。等到發現不妙,回頭重新治療,已經不知道拖到哪時候去了。

所以我才特別說明,請以二個星期作為檢視受傷的期限超過二個星期沒好的傷,絕大部分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問題。

為什麼期限是二個星期?
因為我的好友,物理治療師沈建銘,和我講過大腦對於受傷的反應機制。

一旦受傷超過二個星期,大腦會忽略傷處的痛覺神經,不去使用那邊。受傷超過二個星期,習慣痛覺,大腦也真的麻痺了。再拖下去,就會習慣和這個傷害共處了。

之前朋友想請我做傷科手法處理,他說這個傷已經5個月了。
我第一時間就請他先去看骨科照X光,確認狀況。就算我會傷科處理,我也不敢不會硬收or硬推薦。

耽誤別人的健康,我的擔不起。

然後上面提到的,骨科,復健科,物理治療,中醫傷科,民俗調理。這個幾個單位,其實各有各的愛恨情仇,還有互相仇視排擠的狀況。因為我都使用過,有涉獵,只能說各自有立場。身為一個患者和消費者,我會盡力選擇對我最有利的組合。

祝大家身體健康。

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

右手不舉

原文發表於2023年4月

多年老友說他肩膀拉到,不舉了~
他不到他熟悉的中醫師,只好落到我手裡了,哈哈哈~
趁著連假最後一天,上午來找我整理一下。

朋友說他右手不舉,我檢查了一下.....
右肩和背後肌肉都是浮的,肩胛骨沒有貼在身體上。脖子和左右的提肩胛肌狀況狀況不好,多處沾黏。
左腳側邊髂經束是緊的,從髖關節到膝蓋側邊都緊,也導致左腳腳踝拆不鬆,但小腿還好。左腰椎有個卡點。

一般我都是從趴姿開始先推背,但今天我從躺姿開始。
因為我判斷朋友身體正面問題很少,比較好解決。而我最近處理比較多肩胛骨的問題,發現胸前和肩膀前側三角肌會卡住後背,儘管不是最嚴重的地方,但會讓我無法一次解完背。

以前我的解法.....
先趴姿,解背,解肩胛骨後方,被前胸卡到,解不完全。再躺姿,解前胸和三角肌前側。最後再回頭修後背和肩胛骨.....這樣姿勢要轉換好幾次,對被施術的人來說比較辛苦。
我朋友今天來,發現他的肩和脖子狀況很差,連躺上床都很小心。所以我今天就換個順序試看看。

躺姿。
推一推鬆一鬆。右肩是三角肌問題比較嚴重,左肩是胸大肌比較糟。腹部上緣比較緊。腿前側還好,就側邊比較緊,判斷是臀部和腿後肌群的問題,等趴姿解。
上面講到的地方都加強處理,狀況都明確好處理。不是太深層的肌肉,仔細摸出來卡點,都可以處理掉。

趴姿。
右肩右背卡卡,肩胛骨下緣與肋骨分離,沒貼住,可以塞進手指頭。左肩推一推就鬆了。右腳小腿本來也是有點緊繃,但右臀推開,右腳就都鬆了。左腳側邊推不掉。大概推一遍後,我先動左腿,因為左腿單純,一直線。髂經束緊的起點是臀肌和二頭肌的交界處,先處理,鬆了一小段,還是卡。
這次的卡點是,二頭肌和股外側肌靠近膝蓋上緣的地方,鬆開後,整個左腿都鬆了,小腿也鬆,腳踝可以拆動了。

最後很認真的拆右肩右背,先解三角肌後方,斜方肌,再整理一下左右的提肩胛肌,確定脖子OK,再往下解。脊下肌和小圓肌很卡,處理掉,好不容易把右肩胛骨塞回去了。
再摸了一下後腦杓的風池,頭皮狀況OK。表示肩膀脖子的問題,沒有蔓延到後腦勺.....還好。朋友的狀況就大致OK了,還好都是淺層的,面積和範圍都不大,好好保養應該OK。

比較有趣的是左後腰椎的卡點,我實在看不出來這個地方卡住的關聯性.....通常只有外力撞擊,才有可能出現完全沒有關聯的傷。

順口問了一下....."你是不是坐辦公桌,常常用右手撐頭之類的,"身體歪一邊"?

朋友說,他辦公桌右側有個公文小桌子,會去靠著,電腦也些微的靠右邊.....那就中了。就是這個稍微靠右側,往右旋轉的習慣動作,剛好卡住左後腰。我請他慎重的檢視辦公室的環境。儘量把電腦螢幕放在正面,稍微的偏一邊,都有可以會讓你的身體有左右不均的狀況。
另外就是,朋友有180公分,我覺得他的肩胛骨有過度前伸的狀況,沒有留在身上。很多人伸手,其實會連肩胛骨一起伸長出去,辦公室打電腦尤其會。
我是建議他辦公桌坐近一點,但怕他腿太長無法往前坐,要注意一下。

總之看朋友站起來之後,胸椎的角度回來了,好很多。分享一些注意事項,尤其是檢視自己的辦公桌配置,希望他能保持身體健康。

孩子受傷

文發表於2023年4月


連假期間,跑去鼻頭漁港走海岸線,看海蝕洞。這一段沒有人工步道,都是礁岩和石頭。小朋友手短腳短,其實不太好走。小妹回程時,手撐在石頭上,不小心滑了一下,手拉了一下。回家他說手不舒服,檢查過後,大概就是肩膀和胸,有輕微拉傷。

手舉起來,發現有一點點長短手,肩膀也一高一低。花一點時間稍微推開緊繃的肌肉,手就回去了。








小朋友在學校常常和同學玩,互相碰撞。小鬼們也不太會注意,往往都有撞傷而不自知。而且孩子的筋骨都很軟,要摸得很細,稍微不注意,就會漏掉問題。像這次小妹的問題是往下滑,手還拉著石頭沒放手。他的肩膀和胸,就輕微拉傷。
還好小朋友的身體很乾淨,左右稍微對一下,就可以知道哪邊出問題。花了一點時間把緊繃處推鬆,很神奇的是,手舉起來一比,兩隻手一樣長了。
本來緊繃處,手比較短一點點。我很少這樣比較,而且小朋友只要給一點提示,他們就會不自覺做處那樣的動作。我也沒想過處理前後,會差異這麼多。

隔天又再次檢查了一下,發現緊繃的肩膀,同側的後背,有些微的隆起。我判斷是肩膀往前拉的同時,後側背肌也被過度拉伸。一樣花了一些時間推,但怎麼推,都會剩一點點推不平。不過想要出力推,孩子感覺到力量太重,會縮,也推不動,就持續觀察。

FIFI老師有說過,不是每個地方都一定要做到完全鬆,做到肌肉順就好。有些肌肉,做的差不多,放一兩個星期其實自己會回去。沒必要,硬要在當下硬推回去。我覺得我自己會鑽牛角尖,想要當下解決,要警惕。

學會傷科手法最開心的事,莫過於可以及時處理身邊的家人。

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

健身受傷

原文發表於2023年5月

好友從台中北上來找我,真是太感人溫馨了。我當然是用盡全力來處理....結果太認真弄了3小時。根本賠錢,我虧死。

檢傷開始,稍微摸了一下,朋友的身體狀況是這樣.....他的肩膀三角肌,手的二頭肌,紘繞肌.....很緊繃。他說他之前做很多啞鈴臥舉和臥推.....很明顯,他抓握太多,整個從手往上擠,脖子和肩胛都卡住了。

躺姿推背的時候,背部的肌肉狀況其實還好,稍微推一推就鬆開了。但想要翻動他的肩胛骨,會被前胸和肩膀前側卡。只能說他臥舉啞鈴時,背部都沒有幫忙到。肩胛的穩定度不好,身體前側用力負擔太大了。
這個問題,會直接反映在他的睡眠。手太出力,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用力過度,會一路緊繃上頭皮。 所以大力抓握出力,時間一久,肩頸出問題,睡眠會差。
一路往身體下面推.....尾椎附近有個傷。小腿緊繃,髂筋束也是.....這個他說是飛輪操太兇。

一般真的在戶外騎自行車的人,上坡重踩,多半是股四頭肌張力太強。但我朋友沒有,因為騎飛輪車負載小,股四頭肌不需要太出力。但是飛輪車的高速踏頻,還是會造成小腿和其他肌肉緊繃。

躺姿繼續推.....前胸和肩膀互卡,胸大肌,胸小肌,小圓肌.....都卡在一起。肩膀和胸椎,很容易一起岀問題。腹部上緣緊繃.....胸椎角度不好,腰椎也不會太好,腹部自然張力不均。

我後來決定從四肢開始解。
一般老師都是說,從核心往外向四肢解.....但我朋友的狀況,真的就只是臥舉做太多,肌肉互卡。知道問題,那就先把握舉的肌肉問題解掉。從正面的手臂,往上到肩膀,胸.....背後的肩膀,脖子與肩膀交界......反正一路巡上去,慢慢處理。
到最後左右肩膀的活動度都正常,胸椎角度就回來了。後來解小腿,膝蓋側面,最後鬆脖子和頭皮.....不知不覺3個小時就過去了。

朋友說,沒想到會花這麼多時間。

我覺得朋友的問題不難解,只是費時。不然每次推肌肉,推到問題解開.....都有效果,慢慢整個系統解完,身體的姿態也好了起來。
以前自己弄自己,總是會有卡住的地方,想不出辦法弄。但昨天處理,很順,解到哪裡,鬆到哪裡.....不太燒腦。只是朋友之前跑健身房真的跑太勤,練到出問題。還好是過度疲勞,不是什麼大傷,真的練太緊繃。

他踩飛輪也是一樣,為了踩高迴轉,小腿太繃。
其實依照我以前練車的經驗,高迴轉要儘量想著臀部的肌肉收縮,忘記小腿,迴轉速才會漂亮。飛輪車和一般自行車又不同,飛輪本身慣性很大,想著岀力跟不上飛輪,肌肉反而會和飛輪打架。飛輪車的轉速要好,踩的順,其實就只是順著飛輪不要岀力踩。
但飛輪課的教練,都會很夭壽的要求大家踩間歇,轉速忽高忽低.....這會導致騎乘者的肌肉很難跟上飛輪慣性,肌肉會處於一個很沒有機械效率的狀態,容易緊繃受傷。

飛輪車和自行車,真的不是同一種運動,很像,但真的不一樣。我是覺得不要拿騎自行車的方式去騎飛輪車,會受傷。

總之,慢慢弄,最後3個小時就過去了。我笑著和朋友說,整個上半身都做完了耶~
以前和傷科同學們討問,如何累積客源?.....其實所有行業的都知道原理,那就是不要一次弄完,都留一點點。這樣才會有回頭客。 

我現在的想法是這樣,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長期勞動的慢性傷害,或是舊傷。本來這種事,就不可能一次解決。但,受限於時間,如果都是以小時為單位.....久久來一次,大概把身體整理一下就半小時過去了,要真的處理什麼舊傷,也沒多少時間了。

不是整復師要留一手,而是真的弄到一個段落,需要時間。 

以我朋友的狀況,如果不解下半身,不處理頭皮脖子,只處理上半身和手.....大概就要2個小時了。所以,當你去這種民俗調理,或是整復.....若你是一個月去一次,你要清楚知道,前面30~40分鐘,只是在處理你這個月的生活耗損。剩下的時間,才會動到累積的陳年耗損和傷害。

所以,真的想好,一個月只看一次,那2小時會最好。不然就像另一個朋友阿粥講的,一個星期起碼處理1~2次才有效。當然這樣所費不貲就是了。

因為處理完已經下午1點了,我留朋友在家裡用餐,閒話家常。聊了很多,幹話也很多。在2點多,歡送朋友回台中。

我以前弄自行車,也會有想要弄細一點,挑戰自己極限的習慣。當時阿綸師傅和我說,我這樣弄,要怎麼收工錢?

但我的想法是,能做很細,那也可以降低標準做。但如果我永遠都把標準放低,哪天需要做高標準時,我很可能做不到那個高標準。所以我從弄自行車開始,常常會做一些事半功倍技藝,想要磨自己的技術。後來我才知道,阿綸師傅其實都會,但他知道這樣討生活難過。所以會提醒我,要知道做事的分寸。

收多少錢,辦多少事,天經地義。

我現在的傷科手法,還是在修業中,可以這樣慢慢的磨。也不敢保證,或許哪一天,我靠這項技藝討生活,也必須要控制時間和效果之間的呈現。又快又好,是我的目標。但是每個人認為的好,真的都不一樣。

其實,身體很多都是連帶關係。胸,肩膀,脖子.....這三個根本就連在一起的,相互關係很重。我很難只處理一項,然後跟你說OK。
所以一般推拿看部位收費,除非是新傷剛撞到摔到.....不然處理舊傷,處理太淺,很多都是弄辛酸的。有弄就會好一點,沒弄身體就會退步。

我才說,學傷科到現在,覺得大部分的問題,應該是如何去破壞掉"現在會受傷的狀態(趨勢)"

以剛剛上面朋友的案例來說。臥舉做太多,朋友只說肩膀不舒服.....但如果只處理肩膀,效果有限。我一定要肩膀,胸,手,脖子,頭皮......整個上半身弄到一個OK的狀態,把原本有問題的狀態破壞掉,止住傷害,才有恢復的趨勢。

我自行車師父阿綸說,人生的目的,就是事情要達到一個好的循環。壞事也是一樣,先破壞不良的循環,才有機會變好。

我很謝謝願意看這個系列文章的朋友,更感謝沒見過面,還敢來和我約傷科手法的朋友,我一定會盡力做。
沒見過面還敢來找我,你們真的很勇敢,是我的話,我還不太敢。(笑)

後記
大概過了1個多月,朋友回報身體狀況。他說他休息了1個月,讓肌肉好好恢復後,才去健身房。他1個月健身,原本不抱期望,但很順利地舉起之前的PR,而且身體肌肉的感受度很好,他很驚訝。特地回報給我,說很有效。
我心中覺得真的是太好了,能夠幫助到他。但我不敢居功,他原先的狀況就是太疲勞,好好休息,加上我的傷科手法協助,事半功倍.....希望他能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