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

健身受傷

原文發表於2023年5月

好友從台中北上來找我,真是太感人溫馨了。我當然是用盡全力來處理....結果太認真弄了3小時。根本賠錢,我虧死。

檢傷開始,稍微摸了一下,朋友的身體狀況是這樣.....他的肩膀三角肌,手的二頭肌,紘繞肌.....很緊繃。他說他之前做很多啞鈴臥舉和臥推.....很明顯,他抓握太多,整個從手往上擠,脖子和肩胛都卡住了。

躺姿推背的時候,背部的肌肉狀況其實還好,稍微推一推就鬆開了。但想要翻動他的肩胛骨,會被前胸和肩膀前側卡。只能說他臥舉啞鈴時,背部都沒有幫忙到。肩胛的穩定度不好,身體前側用力負擔太大了。
這個問題,會直接反映在他的睡眠。手太出力,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用力過度,會一路緊繃上頭皮。 所以大力抓握出力,時間一久,肩頸出問題,睡眠會差。
一路往身體下面推.....尾椎附近有個傷。小腿緊繃,髂筋束也是.....這個他說是飛輪操太兇。

一般真的在戶外騎自行車的人,上坡重踩,多半是股四頭肌張力太強。但我朋友沒有,因為騎飛輪車負載小,股四頭肌不需要太出力。但是飛輪車的高速踏頻,還是會造成小腿和其他肌肉緊繃。

躺姿繼續推.....前胸和肩膀互卡,胸大肌,胸小肌,小圓肌.....都卡在一起。肩膀和胸椎,很容易一起岀問題。腹部上緣緊繃.....胸椎角度不好,腰椎也不會太好,腹部自然張力不均。

我後來決定從四肢開始解。
一般老師都是說,從核心往外向四肢解.....但我朋友的狀況,真的就只是臥舉做太多,肌肉互卡。知道問題,那就先把握舉的肌肉問題解掉。從正面的手臂,往上到肩膀,胸.....背後的肩膀,脖子與肩膀交界......反正一路巡上去,慢慢處理。
到最後左右肩膀的活動度都正常,胸椎角度就回來了。後來解小腿,膝蓋側面,最後鬆脖子和頭皮.....不知不覺3個小時就過去了。

朋友說,沒想到會花這麼多時間。

我覺得朋友的問題不難解,只是費時。不然每次推肌肉,推到問題解開.....都有效果,慢慢整個系統解完,身體的姿態也好了起來。
以前自己弄自己,總是會有卡住的地方,想不出辦法弄。但昨天處理,很順,解到哪裡,鬆到哪裡.....不太燒腦。只是朋友之前跑健身房真的跑太勤,練到出問題。還好是過度疲勞,不是什麼大傷,真的練太緊繃。

他踩飛輪也是一樣,為了踩高迴轉,小腿太繃。
其實依照我以前練車的經驗,高迴轉要儘量想著臀部的肌肉收縮,忘記小腿,迴轉速才會漂亮。飛輪車和一般自行車又不同,飛輪本身慣性很大,想著岀力跟不上飛輪,肌肉反而會和飛輪打架。飛輪車的轉速要好,踩的順,其實就只是順著飛輪不要岀力踩。
但飛輪課的教練,都會很夭壽的要求大家踩間歇,轉速忽高忽低.....這會導致騎乘者的肌肉很難跟上飛輪慣性,肌肉會處於一個很沒有機械效率的狀態,容易緊繃受傷。

飛輪車和自行車,真的不是同一種運動,很像,但真的不一樣。我是覺得不要拿騎自行車的方式去騎飛輪車,會受傷。

總之,慢慢弄,最後3個小時就過去了。我笑著和朋友說,整個上半身都做完了耶~
以前和傷科同學們討問,如何累積客源?.....其實所有行業的都知道原理,那就是不要一次弄完,都留一點點。這樣才會有回頭客。 

我現在的想法是這樣,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長期勞動的慢性傷害,或是舊傷。本來這種事,就不可能一次解決。但,受限於時間,如果都是以小時為單位.....久久來一次,大概把身體整理一下就半小時過去了,要真的處理什麼舊傷,也沒多少時間了。

不是整復師要留一手,而是真的弄到一個段落,需要時間。 

以我朋友的狀況,如果不解下半身,不處理頭皮脖子,只處理上半身和手.....大概就要2個小時了。所以,當你去這種民俗調理,或是整復.....若你是一個月去一次,你要清楚知道,前面30~40分鐘,只是在處理你這個月的生活耗損。剩下的時間,才會動到累積的陳年耗損和傷害。

所以,真的想好,一個月只看一次,那2小時會最好。不然就像另一個朋友阿粥講的,一個星期起碼處理1~2次才有效。當然這樣所費不貲就是了。

因為處理完已經下午1點了,我留朋友在家裡用餐,閒話家常。聊了很多,幹話也很多。在2點多,歡送朋友回台中。

我以前弄自行車,也會有想要弄細一點,挑戰自己極限的習慣。當時阿綸師傅和我說,我這樣弄,要怎麼收工錢?

但我的想法是,能做很細,那也可以降低標準做。但如果我永遠都把標準放低,哪天需要做高標準時,我很可能做不到那個高標準。所以我從弄自行車開始,常常會做一些事半功倍技藝,想要磨自己的技術。後來我才知道,阿綸師傅其實都會,但他知道這樣討生活難過。所以會提醒我,要知道做事的分寸。

收多少錢,辦多少事,天經地義。

我現在的傷科手法,還是在修業中,可以這樣慢慢的磨。也不敢保證,或許哪一天,我靠這項技藝討生活,也必須要控制時間和效果之間的呈現。又快又好,是我的目標。但是每個人認為的好,真的都不一樣。

其實,身體很多都是連帶關係。胸,肩膀,脖子.....這三個根本就連在一起的,相互關係很重。我很難只處理一項,然後跟你說OK。
所以一般推拿看部位收費,除非是新傷剛撞到摔到.....不然處理舊傷,處理太淺,很多都是弄辛酸的。有弄就會好一點,沒弄身體就會退步。

我才說,學傷科到現在,覺得大部分的問題,應該是如何去破壞掉"現在會受傷的狀態(趨勢)"

以剛剛上面朋友的案例來說。臥舉做太多,朋友只說肩膀不舒服.....但如果只處理肩膀,效果有限。我一定要肩膀,胸,手,脖子,頭皮......整個上半身弄到一個OK的狀態,把原本有問題的狀態破壞掉,止住傷害,才有恢復的趨勢。

我自行車師父阿綸說,人生的目的,就是事情要達到一個好的循環。壞事也是一樣,先破壞不良的循環,才有機會變好。

我很謝謝願意看這個系列文章的朋友,更感謝沒見過面,還敢來和我約傷科手法的朋友,我一定會盡力做。
沒見過面還敢來找我,你們真的很勇敢,是我的話,我還不太敢。(笑)

後記
大概過了1個多月,朋友回報身體狀況。他說他休息了1個月,讓肌肉好好恢復後,才去健身房。他1個月健身,原本不抱期望,但很順利地舉起之前的PR,而且身體肌肉的感受度很好,他很驚訝。特地回報給我,說很有效。
我心中覺得真的是太好了,能夠幫助到他。但我不敢居功,他原先的狀況就是太疲勞,好好休息,加上我的傷科手法協助,事半功倍.....希望他能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