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3年4月
連假期間,跑去鼻頭漁港走海岸線,看海蝕洞。這一段沒有人工步道,都是礁岩和石頭。小朋友手短腳短,其實不太好走。小妹回程時,手撐在石頭上,不小心滑了一下,手拉了一下。回家他說手不舒服,檢查過後,大概就是肩膀和胸,有輕微拉傷。
手舉起來,發現有一點點長短手,肩膀也一高一低。花一點時間稍微推開緊繃的肌肉,手就回去了。
小朋友在學校常常和同學玩,互相碰撞。小鬼們也不太會注意,往往都有撞傷而不自知。而且孩子的筋骨都很軟,要摸得很細,稍微不注意,就會漏掉問題。像這次小妹的問題是往下滑,手還拉著石頭沒放手。他的肩膀和胸,就輕微拉傷。
還好小朋友的身體很乾淨,左右稍微對一下,就可以知道哪邊出問題。花了一點時間把緊繃處推鬆,很神奇的是,手舉起來一比,兩隻手一樣長了。
本來緊繃處,手比較短一點點。我很少這樣比較,而且小朋友只要給一點提示,他們就會不自覺做處那樣的動作。我也沒想過處理前後,會差異這麼多。
隔天又再次檢查了一下,發現緊繃的肩膀,同側的後背,有些微的隆起。我判斷是肩膀往前拉的同時,後側背肌也被過度拉伸。一樣花了一些時間推,但怎麼推,都會剩一點點推不平。不過想要出力推,孩子感覺到力量太重,會縮,也推不動,就持續觀察。
FIFI老師有說過,不是每個地方都一定要做到完全鬆,做到肌肉順就好。有些肌肉,做的差不多,放一兩個星期其實自己會回去。沒必要,硬要在當下硬推回去。我覺得我自己會鑽牛角尖,想要當下解決,要警惕。
學會傷科手法最開心的事,莫過於可以及時處理身邊的家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