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2年4月
春假前兩天,台北下雨,剛好全家人都拿來做實驗練習推拿手法。覺得自己的推拿手法流程,都熟練順暢。可以快速在半小時內處理好,有比較多的時間,去處理卡住的地方。
在按摩女兒的頭皮時,發現他右邊嘴角比較高一點點。多花了一點時間檢查右臉,果然在右顴骨和鼻子附近發現一條僵硬的肌肉。那肌肉的學名是提上唇肌,和鼻翼提上唇肌。我女兒在學校體育課,被球打到,他說不太痛......還是被我抓出來。花了一些時間把那幾條臉部肌肉鬆開,右嘴唇嘴角就回到原位,左右嘴角都一致。
我家孩子,一個6歲,一個11歲。小孩子的肌肉很麻煩,有撞擊過,還是可以維持活動度。用手去巡,有時候還巡不太到,都是很細的肌肉出問題,要很細心。小孩磕磕碰碰難免,真的像我一樣計較起來,處理起來會花很多時間。
有時明知道某處怪怪的,手又摸不太到,只能靠氣去掃。氣掃的到的,沒手感,就花更多時間去摸.....還真的都有。
現在不太確定要動哪一條肌肉時,我都會會用氣去掃看看。
而我的眉心,兩眉之間有皺紋,本以為是自己老了起皺紋......後來才發現不是。我以前打排球,多的是被球打到頭or臉。加上我戴眼鏡,球打戴眼鏡上,鏡片敲到顴骨,其實更痛。打到眼鏡鼻架,敲到鼻樑和眉心,也好幾次。
最近我花很多時間在順自己的臉部肌肉,其實我的眉心皺紋,是很多條受傷肌肉硬化擠出來的。
我和我太太最近都在處理這些臉部肌肉,居然把我眉心的皺紋都弄掉了,只剩右眉頭還有一點點。我想在努力一陣子,應該可以把我眉心的皺紋給弄掉。
其實真的超神奇的,傷科手法有很多可以應用的方式。看到我女兒的右嘴角,覺得生活就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傷,自己都忽略不自覺,其實是有機會補救的。
我自己學到現在,坦白說,已經知道傷科師傅的極限在哪邊了。
精準的說法是,如果把傷科推拿當成養家活口的功夫,推拿化傷的時數就是極限。能給傷科師傅多少的時間,傷科手法就能給你多少效果。
像FIFI老師的技術和經驗比我好太多,那怕是我現在覺得自己進步很多,但追上FIFI老師,真的不太可能。老師的時間排的很滿,我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有那樣的成績,累積充足的經驗。
但問題來了,我老師比我厲害那麼多,我把家人交給FIFI老師做就好了。
那我自己照顧家人的優勢是什麼?
學會之後,我幾乎每天都落實在我的生活上。我的家人,每天都被我拿來練手。我自己也是每天處理自己的狀況,都有留下筆記。我比那種定期看一次保養的人,更努力在研究自己和家人。因為我同時是施術者,所以我能確實把握自己和家人的變化。
細心無時無刻照顧家人,這是我可以贏過FIFI老師的地方。
我今天和我太太說,FIFI老師根本不想賺我錢,才要我去拜師學藝,回家幫助自己和家人。
我真的覺得自己和家人的身體進步很多。
找醫生看病,找師父推拿......一定有用。
但恢復要大於耗損,才會好。就算定時推拿,也要處理這段時間的耗損,才能進行下一步,處理舊傷。
以我的經驗來說,我自費做物理治療,長期處理約5年。我從一星期一次,二星期一次,三星期一次.....進步到一個月一次,大概就極限了。
中間如果工作太忙,出了什麼意外,身體狀況無法維持,就要趕快去報到。
給FIFI老師處理,則可以維持1.5個月~2個月。
每次去,基本的手法推拿,就要花掉20~30分鐘。真正處理卡住的地方,或是埋在身體的舊傷,只剩半小時。處理舊傷,很多時候要考量對方的身體狀況,處理太過頭,身體劇烈變化,對方身體也會受不了。
那我能獲得的進步的效果,其實就這麼多時間。
像我這種運動傷害一堆,被球打,騎越野自行車跌倒,小時候車禍,骨折.....要好好康復,真的很有挑戰。
我只能說自己很幸運,找對系統,認識真吾,FIFI老師又願意收我。我很把握這個機會,從開始學的第一天開始,一直把這門技術落實在我的生活上。
老師說,自己鬆才能幫助別人,我覺得自己鬆非常多了。而且那種鬆,不是只有身體上的,還有內心和情緒上的鬆。連帶我以前練氣功,最近也進步很多,不是那種一點點的進步,是突然跳一大階的那種進步。
講真的,覺得學傷科到現在,我的心靈和身體,同時都有被拯救的感覺。
傷科手法現在落實於我的健康管理。
台灣太多靠健保的人。把自己健康交給別人,但過著傷害健康的生活,很辛苦。
我最久的一個傷,是我右肩右手肘的脫臼,35年,真的難處理,我還在努力。倒是左肩左背的舊傷,25年,進步非常多。
我會在這條路走下去,往前樂觀的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