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2年9月
1.所有推拿手法的重點就是貼,手掌一定要能貼好對方身體。
2.貼合的好,才會有其他手法變化。夾,重心轉移,抓,都是貼合的延伸。
3.手底板,掌底,只能用在臀部和大腿。肉多的地方才能用。
4.推臀和大腿,弓箭步同手同腳推,上半身腰桿打直,注意自己的呼吸,用全身力量推。
5.雖然是用手做,但大部分的力量都是全身在帶。弄到手痠,可能出力方式有誤,手貼合不足。一定要警惕自己。
另一位同修良夜,提過站位的問題,絕大部分新手的站位都很糟。
最近都教背部,患者要趴著。很多人真的就站在同一個位置上,死死的推。我的經驗是,同一站位下,大概只能獲得兩個手掌的最佳貼合點。
換句話說,同一個站位,頂多就是推那個小小的範圍,其他地方一定要換位子再推。
我現在幾乎都是邊移動邊推背,每往前推一次,往後收力就移動一點點。這樣省力,又容易找到貼合點。手也可以轉換不同壓力點,不太會疲勞。
這期拆腳板,教得比較細,還好有來跟課。拆腳板內外側,其實手勢很像,但拆的東西不一樣。我確定老師沒有藏步,只是他做太快,沒人意識到他是拆腳板,還以為只是拆腳踝。
另外就是,很多學長姐回到教室,會互相對練。我可以看很多不同風格的人的處理手法,這個對我很有啟發。我們這幾期的學生,有很多本來就是推拿師,物理治療師,中醫師,本來就有在執業。
這些執業的學長姊,做起來就是不一樣,每個人風格也不同。有位宜蘭來學姊,他的推法節奏不太一樣,他很慢。他幾乎每一下都推很深,用比較多的夾和握。
他的說法是,他很懶,不太想移動太多,所以每一下都推深。他說做太快,做比較淺,之後還要回頭再解一次深層的肌肉.....這樣走兩次,他不要。
我覺得他很讚。
目前還沒試過他的處理方式,下次用看看,比較一下。
看新手練,是再重新檢視自己的基本功。
看老手處理,是在比較自己和對方的差異,學習對方的策略和想法。
手法老師都有教,組合和使用方式,就看個人風格了。越菜的人,會越把老師的示範當一回事,但其實老師沒有強制。
觀念正確,可以做得更順,就做。像我左右手都能做,可以鏡像拆解,這是我的優勢,我就不用刻意練習反手拆。
這次還當了患者給老師示範拆臀部,我的左臀還是卡很死。老師幫我鬆解開,我坐著才感覺到自己左邊臀部的肌肉。我開貨車常常踩離合器,左臀狀況很差。其實我左臀一直都繃著,很麻煩。
我的上半身狀況很好,同學問我,為什麼我上下半身差別這麼大?
因為我在家和我太太練,我太太會處理上半身。下半身的肌肉太多太厚,他做不動,左臀又卡,沒辦法處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