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

傷科學習一周年回顧

原文發表於2023年2月

默默地,我去學傷科也快一年了。前兩天,幫太太處理膝蓋時,我問太太說.....我那時說要去學傷科,你有想過我可以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嗎?
太太說,有喔~我對你有信心。
我太太這樣對我說,我現在真的超有信心

我現在很清楚,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邊了。也知道我老師,和大部分傷科與物理治療的極限。

我的極限是經驗,一年累積的經驗還不夠多。但我的優勢是家人在我身邊,我可以每天照顧家人的身體,觀察差異還有進步的狀況。而且我常常摸兩個孩子,小孩子的身體是乾淨的白紙,對於考驗測試手感,很有幫助,

而我的老師,還有大部分的中醫傷科,物理治療.....都是尋求外在的醫療幫助。所有負責任的醫療都會告訴患者,他們只能在這裡幫助你,剩下回家的要靠你自己。
而我回家,還是可以幫助我的家人,讓這個變成我家的生活,這個也是我的優勢。我的技術經驗或許沒有我老師好,但我用生活落實,這樣家人的身體可以獲得最大的照顧。

最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,主要是針對肌肉間的連帶關係。會去看整個動作的連帶周邊,發覺阻力去找要處理的地方。以前比較像是亂槍打鳥,反正我全部都做,都處理,總會處理到癥結吧?現在找問題,會找得比較準一些。

但接著新的課題又來了。
那就是,我覺得處理舊傷,好像是一串繩子打死結。以為可以按部就班地解,而有些結目前是解不開的,要等某些結被處理後,才能回頭解開。以前我會鑽牛角尖,要和某些狀況硬碰硬,硬要處理,但真的無法。
現在比較能知道要做到什麼程度,就要停手,換地方繼續。

以前會覺得是自己技術不足,但現在比較能釋懷,告訴自己時候未到,機緣還沒來。
但我好好處理,總是會走到的,繼續走就對了。

像我這種騎越野自行車,摔的次數不知道該怎麼算。再加上從專科起的排球運動,還有各種勞動.....處理舊傷,就是在考古。

我以前花錢去給人治療,也常常抱持的疑問,到底什麼時候會好?
但我現在會回過頭來問,想要好的什麼程度?

現在傷科推拿按摩,就是我的生活了,所以我會一直走下去。

我之所以去學傷科,某些程度上是受到我同學父親的鼓舞。我同學家裡是山東麵食館,食物很好吃。我還記得第一次去他家,他家店小小的很乾淨整潔,他爸爸很斯文,梳著西裝頭,穿著襯衫在煮麵。
後來才知道,他爸爸業餘是命理地理師。伯父說他開麵食店,是因為年輕餬口不得已,但其實他沒有很喜歡做麵食。但麵食養活他一家五口,他只能繼續做。在45歲時,拜了老師學習命理和地理。等到孩子大了,伯父就默默把麵食館收起來,專心做命理和地理師,到現在70歲還有在幫人解惑。
這個故事有鼓舞到我,為了生活總有不得已,而找到興趣好好準備,到了年紀還是能有所發揮。
以前學得很雜,運動,復健,訓練,氣功.....最後學傷科,感覺有把以前的雜學全部都串在一起了。

分享我師門創辦人徐醫師的一段話....
當你願意為對方的健康負責到那個程度,你就會有能力幫助他到那邊。
對自己的健康,還有家人健康,都是一樣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