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

同好會聚會,靜態V.S動態

原文發表於2023年10月

我們傷科同好會成員,大多是真吾課程認識的師兄弟。初期,會一起討論上課的心得和問題,畢竟北部去一趟台中真的很辛苦。後來除了討論心得外,也會互助調理彼此的身體。

這次我的個案是內湖頤心黃師兄的右手50肩,他的肩膀無法抬高,很棘手,花了1個多小時去處理。
簡單說,黃師兄因為以前的手法,練大拇指練得很硬派。整個三角肌和肩膀旋轉肌群都卡住,背部反而還好。
而且他很多卡點,都躲在肌肉底下。必須直截把手抬高的動作,檢視動作品質找出問題再去解。這個花很多時間,而且有的卡點,會躲在我沒想到的地方。

還好黃師兄本身對自己身體也夠了解,互相幫忙下,真的解掉非常多。雖然不到我理想的狀態,但起碼好了有8成以上。後續觀察,之後會再來追蹤。

同好會的最後,在黃師兄的頤心美學,混了好幾個小時才走。
本次學到最重要的事,利用動作去找出躲起來的緊繃點。
之前上課學,都是靜態把個案擺好,再去找緊繃點.......靜態還是有很多盲點。

後來我和獸醫朋友(瘋貓)聊天,他說他們診斷動物,大部分都是動態檢查,尤其是動物的步態,畢竟動物很難乖乖躺在那邊給獸醫檢查。

而另一位傷科同修良夜說.....
調理的目標是「大家都可以動」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大家一起動動看,不會動的就藏不住了。動態是穩定的靜態串連,發展出方向性。

這一段話深得我心!

因為真吾手法大多是在靜態處理。
坐姿,趴姿,躺姿。

而我之前看陳水利醫生處理,他有幫助患者活動關節的處理手法。我這次等於是用了兩個傷科手法的觀念處理。
而良夜他們門派,是從武學出發,動作機制是強項。我們只有靜態,真的是技術缺陷。這個部分,我之後會多琢磨一些。

很感謝朋友們的分享,還有黃師兄的信任,很感謝

研究員

原文發表於2023年9月

昨天朋友來訪,知道他這幾年壓力很大,工時很長。也想藉此瞭解一下,這麼操勞的人,身體會有什麼樣的狀況。

很感謝他來訪,學到經驗。

朋友是做專案研究的研究員,事情永遠忙不完。從和朋友見面開始,就感覺他緊繃的情緒。一般來說,會來找我的朋友,都會帶著好奇放鬆的心態,但昨天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氣氛。

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個案。

初步檢傷,頭頂天靈蓋的氣是圓的。但很有趣。,就是他頭頂的氣拉得很長,雜訊不太容易順開。我的猜想是他的思緒真的很緊繃,資訊很多,頭腦真的過度使用。

立姿檢傷,從背後看。右肩很明顯在棘上肌,菱形肌,上斜方肌,有個明顯的緊繃,造成右肩前傾上提。但左背左肩完全正常,肌肉狀況良好。判斷是右手用滑鼠造成的狀況。
慣用手用滑鼠,寫字,往前伸,肩膀有前旋前傾的狀況。

以個案狀況,背後肌肉都是過度伸長,無法收縮。前側部分,三角肌前束緊繃,胸大肌也被牽連。
這狀況,在之前遇過的軟體工程師很常見。

我發現他的胸椎第1,2節,周邊肌肉特別卡,胸椎被右邊的肌肉拉走。所以模胸椎附近時,會特別酸。但還好的是,他頸椎肌肉除了僵硬外,頸椎狀況還好。後腦杓的風池穴附近,比較緊。

整體來說,肩頸狀況不脫以往的經驗,算是我很有把握處理的狀況。

腰的部分,個案說,會偶而會痠刺痛。
在趴姿,真的用手推下去,左臀狀況很OK。右邊靠近薦椎處,有個很明顯的硬塊,右臀大肌明顯高於左邊,有卡住。多推了一陣子,發現推不太開,我索性不硬幹,先把周邊包含右髖關節先鬆開。

這時發現,右髖的張力是來自前側。等於整個右臀右髖,過骨盆,被前側張力緊繃帶走。趴姿無法處理,待躺姿再處理右邊前側腰腹。

下肢,大腿都OK,個案的關節都算是粗壯的,我個人經驗來說,這種人是天生骨架比較好。肌肉可以練,但關節是天生的,天生關節粗壯,筋骨就是勇很多。
右腳掌,不管怎麼擺,個案都會有外展(外八)的狀況。但右腳踝的活動度很OK,我當時認為可能是受到右髖右臀的影響,當下沒有處理。(這邊留伏筆)
左腳掌OK,但左腳踝很卡,判斷是小腿和腳踝肌肉卡住了。

每次初步檢傷時,其實都會問個案有沒有什麼舊傷?或是手術縫針的疤痕?而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忘了,或是根本忽略其實有些小傷會對自己造成影響。個案才說,大概4年前,有次扭到腳踝,但他根本也忘記是哪一隻腳了。小問題,也只卡了一點而已,順掉後,左腳踝的活動度就恢復正常。

請個案轉身,躺好,正面就有些特別的狀況。

原先右肩三角肌前束鬆開,胸大肌就開了。這種緊繃卡住,但沒有跨關節,都是小問題。胸沒問題,但腹部的問題就比想像中要複雜一些。我開始推右腹部,不太動,也不敢用力推。先用手指輕推,慢慢推開,把緊繃範圍縮小。

想到右邊是肝,右腹很緊繃,右手右臀也緊繃.....感覺就很辛苦

請個案把衣服往上拉,才發現肚子上有些減肥後的皮膚紋路。而緊繃的點,都是皮膚紋路比較深的位置。
這表示說,體重減輕的紋路,還是有可能會拉住腹部肌肉,造成緊繃。一一解開,讓腹部周邊的肌肉狀況鬆解。也希望這樣鬆解完,對於內臟能有幫助。

肥胖紋造成的肌肉緊蹦,這是我初次遇到,想想原理不難,也不難解。從個案學習,往後會多注意這方面的狀況。

體重變化的肥胖紋,對肌肉是有影響的。

躺姿狀態下,右腳掌的外展(外八)更明顯了。
我當時有想過,是股外側肌緊繃。但因為我處理右腹肌肉後,一路往下解,右骨盆和右大腿的狀況都還好,有點沒頭緒。本來想等解完右臀再回頭看右腳掌.....
這時候在大腿和右膝交界,股二頭肌和髂經束附近,抓到肌肉不順的緊繃處。鬆開後,右腳掌的外展(外八)狀況就回去了,左右腳的狀況一致。

這時候,我打算回頭去解右臀.....好笑的就來了。(伏筆來了)
個案轉身趴著,右臀本來臀大肌隆起,高於左臀......解了一輪正面之後,右臀消掉的......哭哩~

我還沒有動右臀,右臀怎麼消了??
左右臀這時候看起來已經沒有差異了!

其實完成個案後,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。現在寫個案紀錄,我的想法是......

因為我解右腹時,連右側骨盆一起解了,也解了右髖關節,還有右股二頭肌和膝蓋交界.....等於把右臀的空間做出來了。

但右臀消下去,表示OK了嗎?

我當時下手去推,右臀的卡點還在。靠近右邊薦椎,還有臀大肌深處,這兩點還是存在的。只是目前右臀部的張力緩解了,問題還是要處理。

我當天有和個案分享,其實我們這一門,手法是其次。手法確實有好壞,但其實拚的是檢傷的能力,還有找出問題後,怎麼去解。
這種右臀隆起只是結果,原因要找出來,真的處理掉才算是完事。

最後很認真把右肩和右背全部巡過一次,把右肩的緊繃都鬆開。在胸椎第1,2節,菱形肌附近,這邊是連同左側都要解,因為右側拉太過去了,左側肌過度伸展。

接著一路往上,頸椎全部鬆掉,在把後腦杓兩側風池鬆開。檢查頭皮狀況,也都OK,大致上能處理都處理完了。

最後,我有請保生大帝來幫我一下,幫個案做意念的化傷。

順到頭頂的時候,由於先前的檢傷,發現頭頂的氣比較亂,所以有特別想要順過去。一般人順頭頂的氣,我大概都是拉個30cm就會順。這次我順氣,大概拉了1公尺.....真的思緒比較辛苦複雜,辛苦他了。

大致的個案紀錄如上,完。

由於朋友的工作狀況,短時間之內還是非常操勞。我只能建議右手換軌跡球,右手儘量靠近身體,別遠離身體,手別過度伸長。多伸展胸椎,同時多做深呼吸。

祝福他身體健康,多休息。

支援比賽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


幫忙朋友辦比賽,野戰整復所開張。
處理一些小狀況,主要是放鬆工作人員的身體。連續2天的比賽,加上炎熱的天氣,真的吃不消。
在戶外做傷科處理,很特別的經驗。要短暫的時間內,快速放鬆對方的身體,細節很難做得周全。野戰醫院,過得去就好。





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

好友個案紀錄

原文發表於2023年9月

老朋友5號來訪,他說5~6天前起床,覺得腰拉到,之後動作都要很小心。工作告一段落,星期六晚上來找我處理。

初步檢傷,我故意沒問哪邊不舒服,先用氣去掃,感知到左側有狀況。後來一問,還真的是左邊。整個身體左邊的狀況都不太好。
肉眼可見,左邊肩膀脖子,明顯比右側高,左背也比較浮。

當下判斷,左腰不適,並非單純的閃到,而是整個左側都緊繃卡住了,最後才是左腰爆掉。
頭頂天靈蓋的氣很圓,請了保生大帝來散一下緊繃的左側。意念感知上,沒有遇到特別頑強的狀況。

接著開始推......

朋友最近擔任比賽的評審,可能太忙,左側不太好弄。趴姿壓背,壓不太動,壓下去的肌肉沒什麼彈性,只能從肌肉側邊的交界,慢慢從側邊推起。一開始還沒辦法用手掌,手掌推不進去肌肉的交界縫隙,只能用手指輕輕推。推到一個程度,才能用手掌下去。

背部真的有什麼明顯緊繃嗎?
其實也沒有,但就推不太開,大致上把卡住限制肌肉活動的點找出來,把肌肉狀況均勻化。

左腰附近,腹內斜肌,腹外斜肌,下斜方肌,豎脊肌,骨盆上方.....都是肌肉交界處卡住了。

左臀部,臀中臀小肌,沒什麼彈性.....重要的是,覺得這邊的肌肉很弱,這個會影響臀大肌控制。左腳踝,左小腿,也是卡卡的,弄不太鬆。

對照右側,左邊下肢的狀況真的不太好。
我忽然想起朋友對我說過,他騎自行車,慣用側(右)的力量,比左側好太多。(這邊埋個伏筆,等等會講)

正躺的狀況就好多了,除了左胸大肌有點卡,其他狀況都還好,有推有鬆。左腰的狀況並沒有蔓延到前側腹部,有點緊,不礙事。
倒是左腿大腿真的卡卡的,讓我傷腦筋,抱著大腿轉不開勒.....整條股外側肌都繃,往下到腳踝小腿,都卡住。

開始要加強處理,我決定從左腳踝往上弄,果然找到問題.....

左邊的股外側肌,從上方闊筋膜張肌,往下到膝蓋上緣,整條都卡的。


左膝蓋外側上緣,原來有個疤痕,朋友說是小學二年級被磁磚弄傷的,縫了5針,他也忘記和我講。朋友穿寬鬆蓋住膝蓋的短褲,這個疤又在肌肉縐摺處,顏色也不明顯,真的很容易被忽略。
當下先把疤痕解開,整條股外側肌就鬆了.....這個解開,下肢的狀況馬上明顯改變。這個處理完,左邊下肢問題全部都很好解,左腳踝也鬆掉。
左臀部,只要往尾椎方向推,全部被卡住。朋友說左尾椎有個摔傷,瘀青一大片,這種很明顯的也好解。左尾椎卡點處理掉,左邊臀部肌肉活動空間都開了。

臀部完,往上解骨盆。左腰附近,腹內斜肌,腹外斜肌,下斜方肌,豎脊肌.....一路順的往上解。
到這邊為止,因為有找到膝蓋上緣的疤痕,這些相關的處理起來都順利。

左肩左背又是另一個狀況。

左背心臟背後有個地方卡住,按照老師的說法,這邊會直接影響心臟筋膜,會讓人的情緒比較緊繃。我工作上也是高壓緊繃,自從我理解到這件事情,我一緊張,體會到左背一緊,我就會要求自己深呼吸,調整一下狀況。

左肩和脖子交界的肌肉很細,就慢慢解。
提肩胛肌和上斜方肌,兩條互卡,我是從脖子往肩膀方向解.....解了好一陣子。從我開始解,已經解了2小時了,還有一點點解不開。當下心情有點浮躁......很哭。

我的左手手指,前幾天搬貨有傷到,皮膚有些脫皮,這個非常影響我的手感。當我處理小肌肉,很需要手感時,非常困擾,只能摸個大概,無法像之前,很準確地找到我要處理的點.....這也讓我精神上受到很大消耗。

接下來又花了些時間,處理斜角肌和上斜方肌的交界。

最後鬆肩胛骨與鎖骨的交界,附近肌肉都開了.....讓我鬆了一口氣。
如果這條肌肉沒解開,晚上我可能會一直想這一條,會睡不著......還好處理掉了。

朋友的狀況和我有點像,就是右手有個舊傷,我們都會依賴自己的左手和左側.....導致左側負擔比較大,也很辛苦。

昨天幾乎把左側全部都處理過了,接下來就多觀察。

天分太好的盲點

原文發表於2023年9月

如果老師天分太好,很可能好到不知人間疾苦,那就會變成教學的詛咒。
就像我太太,當年大學在第一志願,一大堆教授很妖怪,無法理解為什麼台下的學生都聽不懂。

對天分好的人來說,一切都會很簡單。

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和介紹,有兩個朋友跑去學。覺得自己把他們推坑,要負一點責任,會儘量解答他們的問題。他們在上課和回家操作時,遇到困難都會問我。
然後不知道怎麼傳出去了,明明這一期我就沒去跟課,有個學員就從fb找上來,問了我很多手法問題。

其實他的問題都問得很好,當初我也有一樣的疑問。沒經驗,一定會有這些疑問。但我很不願意說,多做有經驗,就會了。沒有方向的人會很迷惘,會浪費很多時間摸索,有的人可能就困住了。
像我是比較幸運,有找出自己的方法,而找不到的人也很多。

FIFI老師常說的,處理個案,肌肉要對上,肌肉要順。對上和順,這個是很模糊,很吃經驗的字詞。每個個案的身體狀況不一樣,所以每個個案的對上,都不一樣。
很吃個人經驗,也看個案狀況。

疲勞or受傷過的肌肉,會緊繃,沾黏。肌肉纖維會像打結的拖把布,或是肉粽繩子,可以明顯摸到肌肉纖維打結的感覺。
,就像把頭髮梳開一樣。我們用手把不順的肌肉推開,讓肌肉回復彈性,肌肉纖維順暢。

對上
有的肌肉纖維比較長,有可能頭尾兩段只有一邊有問題,或是中間一段有問題。這時候鬆開局部,對整條肌肉來說還不夠,要把這部分出問題的整條肌肉,從頭到尾再整理一遍。
這樣可以把該條肌肉整條(塊)的彈性均勻化,回復個案患部的動作品質,這樣才算是ok,才算是對上。

我的體會是這樣,但因為是我自己的心得,不想影響他的學習,就沒打算說太多。我只說,希望他先把型學起來,內容再慢慢調整。想太多,會很辛苦。

另外老師不會特別講站位。我建議他。先把手貼在你要拆的地方,不要動,試著調整身體的角度和站位。這樣比較能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,找到合適的位置再出力推就好。
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,找到自己合適的方法。用腳步和下半身出力,手只是傳導的媒介,光用手推太累。

老師在教的時候,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差異。以女性的身材來說,FIFI老師的體格非常好。個子近170,他的手掌厚實,手指也很長。
老師能做的,學生不一定能做到。1個月的課程,能夠把手法記起來就很好。 細節可以私下練習的時候琢磨。再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。慢慢來,比較容易進步的。

向我發問的學員是一位個子很嬌小的女性,這種體格先天就吃虧了。他說他在教室都要墊腳做,床的高度很不適合他。
對於床的高度,其實不太講究。我的觀察,因為老師的身材條件好,有辦法找到穩定的發力點。初學,加上身材限制,器材的選用,要更斟酌。
花個3千元就可以買到可調整高度的按摩床,我覺得因為器材讓自己很難練,根本就浪費自己時間。徒增挫折感。

另外他也提到出力的問題,他不清楚要出多少力量?
如何感受力量?
軟傷科的力量不是死壓硬推。目的是鬆動肌肉,每次推or壓,只要推壓到東西就好了。如果感覺推不太動,那就收手,再多推壓幾次,幾次之後就會鬆開。
一般人的習慣,都是遇到硬的緊繃的,推壓更大力。軟傷科不一樣,違反一般人的直覺。
不知道要出多少力?
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發力,貼好,稍微推動揉一下。感覺對方的肌肉狀況後,再開始輕壓。

我也只能夠大約回答一下對方的問題,畢竟我人沒有跟這期的課,老師很可能也改變教法。但我覺得,真吾這一門很講求的是精神和目標,中間的過程和手法,是可以因人,因個案,有各種不同組合。
但初學者,很容易被老師的手法框住了。真的學完,只是追老師的手法,真的一輩子都做不贏老師。

要有自己的型,自己的想法,想辦法印證,多觀摩別人,理解自己和對方的不同,吸收進步。老師太厲害,而被迷惑,被老師的框架框住,太可惜了。

上次有個個案來找我,他曾經給其他同門處理過,有提到我處理方式和同門的不同。

一般來說,我們都是教,先處理頭頂,再往下做。當天的狀況,我知道他頭頂右側氣沒透出來,只有天靈蓋左側有氣,天靈蓋變成一個半圓形。
檢傷時,我就知道他右邊提肩胛肌有狀況,肌肉張力往上擠。

正常應該會先解右邊天靈蓋,但我覺得左邊有通,表示狀況還ok,往頭的氣沒有完全卡死。所以我把右背右肩都處理完,最後解右邊天靈蓋。右邊肩頸往上都通了,再整路對上。

因為個案有給其他同門做過,他很清楚我處理的順序不太相同。

如果天靈蓋很繃,整個氣都沒了。肩頸的張力往上擠,天靈蓋沒解開,肩頸的張力也會很難解。往上宣洩沒有管道。狀況很多種,真的不太一樣。

先解天靈蓋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是如果做意念引導除傷,天靈蓋要先鬆開。但當天我意念引導,個案的天靈蓋是有感知的,這樣也沒有必要先做。我會先從張力最緊繃的地方先處理起。

同門專門做意念除傷的師兄,其實也沒有先解天靈蓋,一樣可以做。
所以老師教的順序,真的那麼不可挑戰嗎?

我不敢說,但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驗證。

對了,我們創辦人,徐醫師......很多都碼沒有特別說,沒有刻意限制。但為什麼老師過一手到我們手上.....限制變多了呢?

我的看法是,因為真正的精要和原理,沒有辦法透過一個月的課程,傳達到每個學員心裡。最後學到的都只是手法形式,而這個太當一回事,就會框住自己。
所以我去追徐醫師的文章,和其他同門討論.....有很多條路,很多方法,想法會更有趣。

1.保護自己,保護個案
2.自己舒服,個案就舒服
3.利他
4.身心都要鬆
5.出力7分,留有餘裕

這一年學下來,大致的想法也是這樣。

另外就是,這一年看了不同個案,覺得自己學到最多的是因果觀。這個不僅是單純的受傷因果關係,還包含了更多生活和情緒上的因果

知道自身因果,就可以往自己人際關係消業障的方向進步。
我們門派有人可以往意念除傷走去,也是同理。

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

吾缽Ubowl的傷科班聚會

本次傷科愛好會聚會的場地,是同門的Davis工作室。上星期才剛開幕,地點是台北市的長安西路,邀請愛好會的大家聚會,體驗頌缽。

吾缽地址
https://maps.app.goo.gl/SNB2Hbj59sWugGHm8

吾缽聯繫方式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ubowl.jhana/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bowl.jhana/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Ubowl

Davis創立這個空間,除了他自己的頌缽和推拿之外,他很積極和各種不同的身心靈領域做跨界,辦講座和課程。看Davis的行銷和跨界,覺得他很有活力,這種現代的行銷方式,他做得很好。
在推拿按摩方面,Davis本身參與健身比賽,他有相關的證照和比賽經驗。我看他做肌力檢測的判斷也很準確,這種跨界的整合能力,覺得很棒。

這次去,Davis讓我們大家體驗頌缽。


上次傷科愛好會聚會,許益源中醫師彈撫心琴,讓我們靜坐。這次是頌缽,我很期待會有怎樣的體驗。

體驗的過程,Davis會有說引導的祝詞,引導大家靜坐,配合不同的頌缽敲擊。整體來說,頌缽的節奏很緩慢。但很奇妙,明明時間比上次撫心琴要長,但我覺得頌缽節奏慢,時間體感反而過很快。
我很喜歡每次敲擊時,頌缽的震動泛音,穿透過身體的感覺,很舒服。
上次撫心琴彈奏,會維持一定的節奏,一直刷同樣的聲音過來。我太太覺得撫心琴的能量會一波一波的送進身體裡,他覺得能量來的比較強。

上次許益源醫師有說,一般撫心琴也會配合引導的祝詞,不過上次我們體驗,醫師沒有講祝辭.....好處是,大家靜坐可以自由思考。最後每個人分享靜坐的想法都不一樣,會有很多火花。

Davis使用頌缽,用祝辭引導大家,我是有聽,沒有被引導,因為我一直想要抵抗睡意。

撫心琴的節奏比較快,我會一直被琴聲帶走,帶不走的是我身體的緊繃,會浮出來。頌缽節奏慢,剛聽還覺得也太慢了吧??
聽著聽著,很舒服,腦袋就空了。這時候我發現身體上有幾個緊繃點,沒辦法跟著鬆掉,尤其是右胸大肌有個點隱隱的緊.....我就跟那幾條肌肉說,OKOK,我回去好好處理你們,我知道你們很辛苦。
然後,我就一直在半夢半醒間.....等到Davis要我們慢慢張開眼睛時,我才發現剛剛我整個斷片,完全沒有印象發生什麼了。

頌缽體驗到此結束。

我太太體驗完頌缽後,當晚確實很好睡。而我是在過程中,找到了身體很細微的緊繃。我自己是無法長時間靜坐的人,但配合頌缽,我可以靜坐比較久。這個過程中,可以察覺身體比較細微的狀況,我再自己處理掉。

當天有討論一些推拿細節,Davis說,他用頌缽敲擊個15分鐘,再進行推拿效果會很好。
而內湖頤心阿斌師,他在推拿調理後,會看情況使用頌缽來處理某些狀況。

我手上並沒有這種音樂性的工具,但一個人身體有狀況,大部分都是複合性的。能有不同工具做搭配,可能會有奇效。我也在思考,如果個案來,從言談中感覺到情緒的狀況時,可以先用磁鐵發散掉對方緊繃的情緒。

這次傷科愛好會聚會,有新成員加入,大家會分享一下上完課之後的想法.....其實,我們這些人都有共同的想法,就是手法學了之後,我們都很認真地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和所學,長出新的東西。
但我們師門中很多人以老師為目標,把自己鎖進去了。

看著這麼多同門,融合各種方法,做出新的組合.....我就會受到激勵,覺得自己還要多學一些,長出新東西。到後來,技術是一回事,每個人的個人特質,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領域。

很感謝吾缽Davis的邀請,祝Davis生意興隆。對頌缽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詢問Davis。


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

單一部位受傷,需要全身推拿放鬆嗎?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聚餐時,和朋友聊到受傷的事情。
在沒有結構性的問題下,單一部位的受傷,還需要全身推拿放鬆嗎?

我是建議還是要鬆開,要先把全身鬆開,才好確認真正的問題。把整個身體視為一個整體,整體空間做出來,緊繃的地方才有空間推鬆。

以腳踝足弓來說.....
光解腳踝,很難解。用橋骨的方式鬆腳板,而周邊肌肉都緊繃,最後腳踝還是會緊回去。小腿要先鬆開,腳踝才有空間鬆。
足弓,死命推效果很差。鬆完小腿腳踝,先拆腳掌的外側,腳刀鬆開,足弓才有空間推鬆。

或說膝蓋問題,髖關節先解開,股四頭肌和曲髖肌群鬆了,膝蓋的壓力就會小。
膝蓋大部分的問題,是來自於股四頭肌的內外張力不平均。解開股四頭肌,再解膝蓋周邊就會好解很多。

一般中醫和國術館,都是按照推拿部位收費。如果是急性期,或是真的只小傷單一部位,這種單一部位的推拿針灸效果就會好。
萬一本來就是舊傷,或是我這種中年人,累積加疊起來的舊傷已經不可考。處理單一部位,效果就不會太好。

另外就是,我很需要知道個案平常的生活中,哪些事情會造成他身體的負擔。

之前常遇到久坐辦公室的個案,某些運動的愛好者,像我一樣的職業司機.....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習慣(受傷)的環境。我都去思考這些動作對於人的影響。再去做處理,從個案身上得到驗證。
有時候,我覺得我處理得很順手。我還是會請個案回去輕鬆動一動,去感受一下處理過後的狀況。控制運動強度,試著去誘發看看處理過的地方,看哪邊還有問題。

有時候是自己沒有解好,或是我自以為解開了,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在別處.....我最怕的一種狀況,就是A好了,但是變成B有問題。有的個案會覺得,是我處理壞掉了。
大腦有個機制,對於新的傷痛,反應會比較敏感。
新傷的痛覺不適感,會蓋掉舊傷的感覺。所以處理A,真的處理OK了,結果相關的B痛跑出來.....這個要花時間解釋,如果信賴感不足,很容易產生誤會。

當然,這個是建立在我們手法本來就比較輕的狀況下。如果暴力推拿,是真的有可能產生其他傷害。

處理A完,痛B。可能的原因有.....
1.暴力推拿,真的推壞了
2.新傷蓋舊傷,新傷OK,舊傷痛覺跑出來  
3.互為結抗的肌肉,並沒有一起被處理
這個是我目前的經驗

以前陳水利醫生年輕,很認真的時候,他處理傷科.....一到現場,先來幾針。扎腋下和該邊,先把全身淺層筋膜都鬆掉,他才會動手拆傷處。現在才知道原因。除了鬆動組織比較好處理外,淺筋膜鬆開,也比較容易找到躲起的問題。

當天問哥良夜有一段對話.....

問哥說, 為什麼A處會受傷?很多時候是因為該處肌肉用力過猛,為什麼A會用力過猛?其實常常真正的原因是因為B處已經先過於緊繃,無法施力,所以A去代償,就受傷了。如果你不把B處鬆開,再把相關的肌群練起來,A永遠會一直受傷的。

A受傷,其實A是被害者,B才是加害者 

良夜說,另外最近開始懷疑,有些傷究竟是因為傷本身嚴重,還是那部位本身就受結構性問題影響,所以成為結構上弱點/避不開危險/傷後循環不佳變成身上更大的阻滯

問哥說,成因有很多種,基本上可以視為長期的舊傷慢慢累積的,可能甚至是從小到大的各種習慣累積。
不過我教練的說法是:有什麼差嗎?都已經受傷了,讓身體整個解開後重新調整姿勢再好好練起來比較重要。

順帶一提,球類運動或多或少都有特別強調單側的傾向,依照不同的球類會有不同的不平衡的程度。如果運動量大,不平衡的情況會更明顯,反而更需要注意。

良夜說,覺得差在有這種意識的話,可以更明確知道自己哪裡要調整,而持續自我調整的重要性不亞於他人治療。不過話說得簡單,還是要練到某個程度才會理解自己的不足,不過這就是必經過程

感謝朋友豐富我的內容

框架限制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之前和朋友聊過.....
把個案做好v.s賺錢有經濟效益
這兩者有根本上的互斥。

事實上,我和很多人聊天,大家也都知道會這樣。而且,如果把自己綁在某個架構下,就會受架構所限。

健保架構下,大概能夠推拿按摩的時間就10分鐘,再貼一塊膏藥。講實在話,如果是陳年舊傷,牽連範圍太廣,健保幫助的效果不佳。單一關節部位的受傷,健保才容易見效。
我也有認識技術很好的整復師,傷科醫師,物理治療師.....受限健保架構,他們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服務。
離開健保架構,往自費架構走去.....
自費,當然有自費的優點,但自費還是受限商業經濟活動。而且自費要看到好,還是有一段辛苦的路。

最後回歸到自己起初學習的原點,我想要照顧自己的家人,還有了解自己的身體,自己療癒自己。
只有在這個架構下,我會無止盡的保持好奇和單純的想法,只想著讓對方好,精進自己的技術。而非被經濟和商業考量綁住。

有對象能讓自己無私奉獻,只有單純想著讓對方身體進步的時候,自己的技術進步的才最快。把家人做好,技術和目標正確,這才是我想要的目標。

我很遺憾,只要開始想要靠手法賺錢,就必須要有妥協。我看到一些人開始創業後,雖然做的很快很順,但不見得每次能持續進步。
如果能保有初心,利他,這樣才真的會一直進步下去。

體會經歷到無私奉獻的過程,再去創業,在心態上會比較順利,可以兼顧商業和利他。一開始學習就是為了賺錢,也是一條路,但不是我想追求的。

以自己重視的人為起點,發展自己的手法,學習傷科,這是我個人的想法。

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

氣?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自從學傷科之後,我發現這個領域的人,討論事情很喜歡用來說明。
上一次聊坐骨意識時,查了一些資料。很多人不談坐骨支撐,但是談氣,講氣要貫通脊椎,這個就是真的玄學講話的調調。
明明有更明確更清楚的說法,但一定要文章一定要寫出,這種不明確的說法.....
我個人是很不喜歡用這種方式解釋說明。
因為氣,不同門派解釋的方法就不一樣了。

我和個案聊天時,說明中,也是儘量避免講到氣,避免用這個字詞。事實上,我自己是有拜師學氣功,如果是同修道友,我會用氣說明。但對一般人,我會避免。
如果有更明確的說法,那我就用更明確的。用氣,對一般人說明,那只是會讓對方更混淆而已。

講很多氣,對方不見得懂,但一講氣,就會有一種神祕厲害的感覺.....如果我的目的是讓自己好像很厲害的樣子,那講一直拿氣出來講,很有用。
倘若我的目的是希望能講給對方理解,那對於氣功不瞭解的人,我就不要用氣來解釋。

推薦我氣功老師的書,謝謝湛若水老師對我的指導。
博客來-作者-湛若水

湛老師上課的時候曾經這樣說,現代人學得和古人修道學的完全不一樣,所以他當老師,要用現代人的方式去說明氣功,這樣大家才會懂。
湛老師的這番話,我十分認同,我講傷科手法心得時,也是按照這樣的方式。

事實上,徐福惇,徐醫師....他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解釋很多事情。徐醫師會講鬆,講意念和感知.....能體會這些,氣就會通了。我的氣,用徐醫師的說法後,我自己也是有其他的感受。

而學習密宗的朋友,有和我聊覺察感知自我.....這個也可達到氣的通順狀態。很多道理都是通的,別的法門能夠用更清楚更易懂的方式說明時,那我就願意這樣說明。

坐骨意識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坐在坐骨上在坐骨上
偶然看到這篇文章,剛好和我所學看法是一致的。

現代人久坐,尾椎和薦椎的角度都不太好。很大的原因,是大家都缺乏坐骨意識

坐姿,要能感覺到自己的坐骨。
用坐骨支撐,骨盆比較不會向後倒,腹腔空間充足,呼吸也會比較順暢。
若是用坐骨支撐不住了,試著深呼吸,看看呼吸能否順利撐開胸腔和腹腔。倘若真的維持不了,那表示自己應該站起來走一走,換個姿勢休息一下。

實務傷科推拿時,尾椎旁邊蠻容易摸到卡點。大部分都是,尾椎在坐姿時幫忙支撐累積下來的。這種狀況會有單邊支撐的問題,某一側的髖關節也容易有狀況。會變成骨盆整體的慣性。

有些人會提醒,要大家把家裡的沙發撤掉,可以保持身體健康,也是類似的觀念。坐沙發時,坐骨很難負責支撐,最後都是骨盆後倒。變成尾椎在支撐了。

我從事最久的運動是自行車,騎自行車最重要的就是坐骨意識。所有的設定,都要骨盆穩定開始,而騎士本身的坐骨意識很重要。

柔軟度很好適合跳舞??

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
朋友孩子柔軟度很好,一直被推薦去學舞蹈。
強者我朋友,物理治療師沈建銘以前和我聊過這個話題。

這邊先講前提,這邊討論的狀況,都是身體健康,狀況好的時候。疲勞,肌肉拉傷.....肌肉緊繃,柔軟度會下降。

韌帶有問題,過鬆,關節活動度超好......會脫臼呀~

關節活動度,肌肉柔軟度.....這個是限制因素。真正的目標是人的動作品質,要以動作為目標,再去調整需要的身體素質。(肌力,柔軟度,活動度.....)
所以能完成某些動作目標,就ok。肌力,柔軟度,活動度.....剛好夠用就好了,太多不見得有好處。

事實上,關節活動度者太好的人,更容易受傷。因為可以做出一些誇張的動作,很可能超過身體負荷,就受傷了。
如果一個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人,也沒有特別從事任何運動,但他的關節活動度很好。這時候要警覺,很可能這個人的關節韌帶比較鬆。

像我太太就是這樣的人,天生的。但他肌肉沒有很強壯,是容易受傷的體質。

像我很緊繃,我體前彎模不到地板。雖然的活動度被限制,但我不太容易做出誇張的動作,受傷的機會不見得比我太太高。

當然,關節活動度,肌肉柔軟度,過差也不好。

而訪間普遍認為關節活動度,肌肉柔軟度很好,這是好事......這個觀念也不完全正確就是了。 

朋友說,骨科醫生說他孩子柔軟度很好,可以去學跳舞.....我真心覺得這可能會出問題。如果你有很好的關節活動度,要看看有沒有強壯的肌肉保護,不然做出誇張的動作,很容易受傷。

以上是我朋友,物理治療師沈建銘,和我聊過的話題,給大家參考。
如果需要美式整脊,專業的徒手物理治療,可以找他。因為他服務於正式的醫療院所,如果有保險和診斷需求,找專業物理治療才有法律效力。

這個話題中,好幾個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想法.....

問哥說,其實芭蕾很吃肌力.....
有的運動都需要好的肌力啦~只靠柔軟度不行勒~良好的體能表現需要肌力、身體協調、肌肉柔軟、平衡,缺一不可啦

同為傷科調理的良夜說,從結構調理的觀點,柔軟度是筋膜層次滑動~

冰音說,他是韌帶太鬆才開刀。

水晶仙說,
關節活動度好要早點訓練周邊肌群,可以去從事相關的運動賺大錢。

阿華說,他的
瑜珈老師,因為關節活動度太好反而有些困擾。他認為舞蹈更需要協調性

掐ki說,肌力好又有柔軟度真的棒。他之前上過柔軟度開發的課,筋比較開,在很多肌力的課上有幫助。

感謝大家參與這個話題。

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

傷科手法交流會


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傷科班的同學聚會,互相推拿練習,照顧彼此身體,也互相學習。
今天聊天,提到老師教的,還有沒教的事。
結論,老師教的好好學,沒教的,也不要限制自己,要嘗試。
因為老師沒教,自己也不去嘗試,就自我設限了。

其實在手法課程中,我有一些疑問是手法班老師沒辦法解答的。手法班的FIFI老師,是創辦人徐醫師教出來的。那麼,徐醫師能夠解答我的問題嗎?

同學也和我有一樣的疑問,在完成手法班課程後,也去找徐醫師做治療,問了很多FIFI老師無法解答的問題。
其實,這一年來,我自己探索的結果,和師弟兄問出來的結果和方向很類似。

老師教的方向和基礎都很好,但老師很多話和原理,都是徐醫師的話.....但老師不見得真的有辦法說明背後真正的原理。

因為在課程中,老師對於很多基本的醫學傷科原理,其實無法做具體的說明。
畢竟徐醫師是受過醫學院的訓練,當他說某些話時,他很清楚背後的醫學原理。但對於非科班的人來說,不見得是完全理解。過一手再傳給我們,這個中間的誤差,還有疑問.....我們當學生也不好當面質疑老師,會抱著疑問下去。
而這些學理,不會影響手法的效果,老師的手法還是很漂亮.....但這樣只會學到型,真正的精要就少了。

一項技藝要能被傳下去,有發展,那必定是要有可靠具體的原理。有了這個基礎根本,才有辦法被累積,而不是單純用經驗去解讀。我很少聊意念和氣在傷科上的應用,因為這個基礎和原理不是能夠被清楚說明的,我也無法教別人,把我的能力複製給其他人。

經驗很重要,而基礎原理也很重要。
自己的經驗要能歸納,符合學理,這才表示這項技藝有可靠性。

像我和另個門脈的同修良夜,常在網路上聊。我們師門和他們師門,很多原理是通的。但有很多民俗治療,祖傳N代,可能沒有學理的。這種師門中,出了能人,出了名,但很可能會後繼無人,整個師門又掉下去。而且同個師門,在沒有學理下,很容易出現水準參差不齊的狀況。

所以聽到傷科同學會,分享徐醫師的話,我覺得並不是很訝異。反而太把老師的話當一回事,就被老師限制住了。

我以前看過太多民俗治療,也學過很多東西.....我很清楚知道人絕對不是萬能,一個人一定有優點,還有自己的盲點。學東西也是一樣,老師的好儘量學。老師無法解答的,要自己去找答案驗證。
不然跟著久了,也侷限住了。老師沒說的,不要被限制,自己去探求。

我很感謝我的自行車師傅,阿綸。

當我去其他自行車店鬼混,學很多怪招回店裡用,師父給我很大的空間自己亂搞,也沒說過什麼。直到我離職後,有次師兄CALL我回去聊技術,我把從其他車店學會的東西回饋給師父.....我師父居然對我說很感謝我帶這些技術回來,他很汗顏,他沒有辦法教我這麼多.....阿綸師傅的人格就是這樣高尚,喊他師父,我很佩服。

但不是每個老師師傅,是能這樣挑戰的,能有這樣的心胸接納的。

另外就是,我從很早之前就知道體格和身體素質,對傷科治療有很大的影響。
尤其是我們這一門,很靠手掌推,不管是手指,手掌厚度,手指和手掌的靈活度,手腕靈活度,掌骨的活動度......這個會讓每個人推起來的感覺有很大的差異。
但我發現很多人沒有辦法辨別其中的差異,這導致他們會學一些自己身體條件做不到的招。然後很懊惱自己為什麼學不會,造成自己的進步緩慢。

這個就是因為一開始學理說明不夠扎實,目的和手段會出錯。我們的手法很重要的就是,手掌要貼好個案,貼好表示有獲得最大面積的貼合,可以分散個案身上的力道。

要怎麼貼,真的不是太重要,貼的方式很多種。

但往往同學只是在學老師的型,但沒有真正去理解貼合真正的意義,老師也沒強調。最後就是浪費很多時間在不重要的地方,還會增加學習挫折感。

像我今天給同學推,我可以很清楚知道他和老師的差異,各自的優點是什麼。我太太給FIFI老師推過很多次,我試著在太太身上模仿老師的手法,我可以做的很接近,太太覺得體感還是差一點。FIFI老師的手掌真的很厚,所以他在做力量轉移時,會很平順,力道由大變小的漸弱,體感的頓挫很斷點很小,這樣體感會很舒服。這個是老師的優點和細節,但我要做到那樣,很困難。

給我師兄推,人高馬大,力量很足,推肌肉的角度不如老師好,但他力氣夠一樣能達到效果。加上他自己執業也10年,累積的經驗也很多,處理的速度和效果也很好。

自覺體術上,我還差他們一大截,但師兄說我學得很快,而且很多觀念和他學10年的心得是一樣的。他說看我學這麼快,會覺得自己這10年進步很慢。

我就和他說,我上次偷用他的招,用大拇指硬拆....拆完一個部位,大拇指痛三天,整個廢掉。我說,師兄呀~你10年的功力,真的很厲害呀。我這種半路出家的,根本不行。10年的功力,真的扎實。

我歸納自己目前的傷科所學。
1.有掌握基本的學理,可以具體簡易的讓對方瞭解。
2.清楚傷科手法的精要,知道目標和方法。
3.可以分辨個案條件和自身條件,去選擇合適的手法。
4.檢傷的手感在水準之上,但還不到頂尖
5.氣感可以輔助手感的不足
6.已經建立受傷對身體的連帶關係
7.對於自己身體的感覺有掌握,也可以分辨個案傳回來的信號
8.有意念引導的能力

另外我加強處理的判斷能力,目前看起來是很好的。 

對了,這次去傷科班聚會,學了硬傷科的脊椎骨檢傷。本來我只會看肌肉狀況,這次有學到脊椎骨排列和拉扯方向的判斷方式。師兄有示範如何推脊椎骨,而這個手法是我做不到。但如何用軟傷的方式去處理,我最近會嘗試看看。

先能看到,知道,才有辦法去嘗試。
加油!

加害者和被害者

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聚餐時,和朋友聊到受傷的事情。
在沒有結構性的問題下,單一部位的受傷,還需要全身推拿放鬆嗎?

我是建議還是要鬆開,要先把全身鬆開,才好確認真正的問題。把整個身體視為一個整體,整體空間做出來,緊繃的地方才有空間推鬆。

以腳踝足弓來說.....

光解腳踝,很難解。用橋骨的方式鬆腳板,而周邊肌肉都緊繃,最後腳踝還是會緊回去。小腿要先鬆開,腳踝才有空間鬆。
足弓,死命推效果很差。鬆完小腿腳踝,先拆腳掌的外側,腳刀鬆開,足弓才有空間推鬆。

或說膝蓋問題,髖關節先解開,股四頭肌和曲髖肌群鬆了,膝蓋的壓力就會小。
膝蓋大部分的問題,是來自於股四頭肌的內外張力不平均。解開股四頭肌,再解膝蓋週邊就會好解很多。

一般中醫和國術館,都是按照推拿部位收費。如果是急性期,或是真的只小傷單一部位,這種單一部位的推拿針灸效果就會好。
萬一本來就是舊傷,或是我這種中年人,累積加疊起來的舊傷已經不可考。處理單一部位,效果就不會太好。

另外就是,我很需要知道個案平常的生活中,哪些事情會造成他身體的負擔。

之前常遇到久坐辦公室的個案,某些運動的愛好者,像我一樣的職業司機.....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習慣(受傷)的環境。我都去思考這些動作對於人的影響。再去做處理,從個案身上得到驗證。

有時候,我覺得我處理得很順手。我還是會請個案回去輕鬆動一動,去感受一下處理過後的狀況。控制運動強度,試著去誘發看看處理過的地方,看哪邊還有問題。

有時候是自己沒有解好,或是我自以為解開了,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在別處.....

我最怕的一種狀況,就是A好了,但是變成B有問題。有的個案會覺得,是我處理壞掉了。

大腦有個機制,對於新的傷痛,反應會比較敏感。(新傷蓋舊傷)

新傷的痛覺不適感,會蓋掉舊傷的感覺。所以處理A,真的處理OK了,結果相關的B痛跑出來.....這個要花時間解釋,如果信賴感不足,很容易產生誤會。
當然,這個是建立在我們手法本來就比較輕的狀況下。如果暴力推拿,是真的有可能產生其他傷害。

處理A完,痛B。可能的原因有.....
1.暴力推拿,真的推壞了
2.新傷蓋舊傷,新傷OK,舊傷痛覺跑出來
3.互為結抗的肌肉,並沒有一起被處理,
這個是我的經驗。

以前陳水利醫生年輕,很認真的時候,他處理傷科.....一到現場,先來幾針。
扎腋下和鼠蹊部,先把全身淺層筋膜都鬆掉,他才會動手處理傷處。我現在才知道原因,陳醫師就是要先把身體鬆掉,空間做出來。

另外簡單一點的說法是,為什麼A處會受傷?很多時候是因為該處肌肉用力過猛,為什麼A會用力過猛?
其實常常真正的原因是因為B處已經先過於緊繃,無法施力,所以A去代償,就受傷了。如果你不把B處鬆開,再把相關的肌群練起來,A永遠會一直受傷的。

A受傷,其實A是被害者,B才是加害者。
兇手要找出來。

功夫傷科

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自從完成傷科手法課,我會時不時看看這種整復頻道,看看別的門派怎麼處理,觀察自己和他們的不同,順便偷學。
這次功夫深層按摩,算是軟傷科的手法,看得很有感想。最後被按摩完的YT這樣說......

一般整復按摩,他會放鬆,但這次按完,他的肌肉有一種Q彈感,彈性很好。

我的看法如下.....
硬傷科,硬推硬橋,暴力推拿.....整復過程會痛,一直哀哀叫。這種兇猛的手法,會對身體劇烈刺激,神經受器和大腦的負擔很大。所以做完,身體雖鬆,但會有一種痛完的緊繃虛脫感。
輕柔的手法能夠避免這個狀況,才會有片尾所說,做完的肌肉比較有彈性。

一般我們都以為肌肉的鬆緊,是肌肉的問題。學理上,肌肉有很多神經,神經連接大腦,肌肉受限於大腦和神經的控制。
有個生理實驗,就是麻醉受測者之後,測試他的關節活動度,麻醉後關節活動度都會優於一般正常狀況。

這表示什麼?
肌肉鬆緊和關節活動度,很大一部分是由神經和大腦在控制的。麻醉後,沒有意識,大腦和神經對肌肉失去控制。當然一般正常狀況下,我們都是有意識的活動,麻醉時的關節活動度不太有實質上的參考意義。

如果用暴力推拿,個案痛得哀哀叫.....我曾經做過類似的整復,對神經痛覺上是很大的刺激,就算鬆掉了,不會有心情愉快的感覺。
我老師在教我們的時候,進階一點,會提到接觸和推時,怎麼樣讓個案有爽快的感覺。像是貼合,轉移的手法,這些細節雖然不會影響做出來的成果,但對個案的體感,會有很大的差異。
會讓你鬆,又讓你舒服。肌肉沒有被劇烈刺激,當然會覺得有彈性。

從以前的刮痧,拔罐,到近年流行的筋膜槍和筋膜刀......這種器械式的處理,可以保護整復師的手。不過使用出力過度,器械容易對身體過度施力和破壞。
有些中醫師會說,不要太常刮痧.....因為當你的大腦,皮膚和神經受器,已經習慣這樣劇烈的疼痛後.....整個感覺都是一種鈍化。往後只能用更劇烈的方式處理,身體會很難察覺細微的狀況了。

看這個影片,我有偷學到2招可以拿來用,超讚。

以前我去暴力推拿,整復師對我說,長痛不如短痛。造了病業,當然要還..... 然後我就這樣安慰自己,痛,但是會好就好了,沒關係。

結果還是沒有好,苦笑。 

而我有朋友說,他的體質很不適合暴力硬推拿,他去這種,推完都是大病一場,要好幾天才緩的過來。
其實大部分的人,都不適合暴力推拿啦~只是有的人身體好,挺得住。身子骨弱,還要被暴力毒打推拿,破壞太多了啦。

當然些許的不舒服還是會有,而那種越痛越有效的觀念.....真的要改。
痛真的就是痛,不保證痛了就會好。

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

被踢館

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
哈哈哈,被踢館了呀!!
網友長期看我的文章,親自來訪,問了很多問題,被挑戰。其實大部分的問題,我都自己思考過,也有自己的答案和學理和想法。

這是腦力激盪的一天,收穫很多。

個案的狀況如下......
自營軟體業,從退伍後長期寫程式久坐,近3年,每天都工作10小時,週工時70小時。個案自訴身體最不舒服的地方,右肩右手,右腿。個案沒有開過大刀,也沒有特殊的疤痕和舊傷。

初步檢傷,我的判斷,右腿的問題是髖關節,真的坐太久。

初步先推鬆.....
身體右側的部分,緊繃是蔓延開的。身體左邊卡住的狀況還好,比右邊好很多,但還是有幾個點比較難處理。屁股還OK,但兩側髖關節比較緊。小腿和腳踝還好,但兩邊膝蓋可能因為久坐彎曲,比較卡。

我判斷狀況的準則.....
一般來說,通常肌肉有狀況,張力緊繃會擴散。初步推鬆,是要縮小緊繃範圍,確認真的需要加強處理的地方。有時候會縮小範圍到一個點,或是某幾個區塊。

四肢部分,則是看推鬆的緊繃範圍。好一點的狀況,縮小範圍到某個幾條肌肉。差一點的狀況,緊繃會過某個關節.....跨關節的緊繃會比較難處理,會有比較複雜連帶關係,還會有鬆解的先後順序問題。

像這次個案,從右肩胛開始,往右手前臂......卡整支的,就會比較麻煩。
左右手的手掌手腕,轉一轉會鬆,但是到了前臂,肱橈肌,尺側伸肌.....都緊的。打鍵盤真的打太多。

解左手還算單純,但解右手就有先後順序的問題。個案的慣用手是右手,長期使用的勞損比較嚴重,要細拆比較困難。

胸椎反而還好,因為個案對自己身體的理解算充足。有重訓習慣,還有打坐呼吸.....胸椎和體腔(腹腔和胸腔)狀況都維持得不錯。
雖然長期久坐,兩邊的肩胛骨有往上往前,前旋的傾向,但沒有壓迫到胸,胸大肌和斜方肌的狀況是好的。
這算是很少見的狀況,個案的核心體腔有HOLD住,只有手掉出去了。

我是先處理上身的左半邊,心臟後方有個卡點。左右下背的豎脊肌和闊背肌交界處,肌肉互卡,推開。

肩胛的部分。
左肩胛,中斜方肌收縮力量不足,要解開。這時候整個上身左半邊就真的很鬆了。
右背的話,就陷入困難。
我先趴姿的背部解起。其實我在右半邊做的事,和左半邊背部差不多......但同樣的作法,左邊鬆了,右邊還是沒開......哭。
主因是身體前側限制,右肩的三角肌卡的非常緊。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右肩的下緣,右肩胛還是收不回去。整個右肩的活動度,完全被前側限制。
在解的當下,我其實是想做細一點,確保右肩右背的狀況很乾淨,這樣才能把問題釐清.....

這時候,我被問了一個問題。

個案問我說,有必要做的那麼細嗎?剩下一點,會不會自己好?
這邊先賣個關子,最後說我的看法。

個案改躺姿,開始解正面。很認真的,把右三角肌整個清過一輪。
三角肌周邊相關的肌肉,二頭肌,三頭肌,胸大肌,提肩胛肌.....幾乎全卡了,因為代償整個卡住。這個花很多時間處理,還好都能鬆開,回復肩胛骨的活動度。
不過今天解上半身,解得太細,太忘我,差點沒時間解右髖.....這邊要檢討,最後再寫。
右髖相對於右肩,相對單純,真的就是髖關節上緣的問題。臀大肌,臀中肌,闊筋膜張肌,推開就好了。

最後順手解了兩條腿的股四頭肌,讓個案的膝蓋小腿都能鬆開。

中間有個插曲,就是我檢傷時,有發現個案的天靈蓋的氣,不完整。
天靈蓋一整圈,正常是要整個天靈蓋的氣都是完整一圈,從頭頂百會穴透出來。
今天感知.....天靈蓋靠後背的半圈有氣,好像半個月亮一樣。所以正式開始前,我先用意念幫個案把氣理順。坦白說,我是第一次遇到天靈蓋的氣不完整的,之前只有聽老師說過。

但稍微理順過後,氣就完整了。

我在理氣之前,先問看看個案有沒有信仰,可以用他習慣喜歡的信仰,向上天借一下,請老天爺幫助。
這時候被挑戰了.....

他說,借?
所以你真的是老天借嗎?

這問題,我事後仔細想了一下。
個案本身是有受過信仰宗教課程,和他說話很開心,因為他有很明確的思路骨幹。他對我傷科手法有一些想法,這次來其實也是想來認識我,和我聊這方面的想法。

首先,我覺得他說的對.....我真的是向老天借嗎?
既然是借,我需要還嗎?
所以我這種作法,向誰借,怎麼借,借什麼?

這是個很好的問題,因為民俗治療在台灣,有很多這類無法說明的玄學成分。長期看我傷科文章的人,也知道我是避談這部分的。我學傷科手法至今,都是以體術為基礎。雖然有涉獵氣功和意念除傷,但我一直認為體術才是根本。
氣的感知,意念除傷,都只是一種工具而已。無法被實證,沒有明確學理,是無法被複製跟傳承下去的。

所以我真的是請老天來幫我忙嗎?
還是根本是我自己在處理而已?

我必須說,這是老師教我的。人心脆弱,我覺得這個儀式,比較像是強化我自己與個案的信念。當初我也不清楚是否要學習傷科時,我去大龍峒的保安宮,向保生大帝擲筊.....其實一開始我都博不到杯,最後我問了最簡單暴力的問題。

請問保生大帝,我就直接去做,好好學就好了.....才給了聖杯。

所以每次處理個案前,我都習慣問一下對方的信仰,和保生大帝打招呼,請他幫忙.....這是一種信念強化,或許對某些個案會有安定的效果。
認真說起來,這個儀式也非必要。但我太太每次心裡有什麼不安穩,或是我想要給朋友祝福時,我都會去保安宮上香說自己的祝福。

良善的意念和想法,可能才是我這個儀式真正的目的,只是我之前沒有特別思考過。

另外被問到.....
有必要做的那麼細嗎?剩下一點,會不會自己好?

如果解傷,解到最後一點點,確實可能放著就會好,不用刻意解這麼細。這邊要說我的一個毛病.....就是我自從今年開始,手感變好後,就有一種摸到東西就要解的毛病。如果我沒摸到也就算了,就摸到了,剩一點點在那邊,我會很痛苦。

但確實,解的七七八八,有時候沒必要鑽牛角尖。只要個案日常生活正常,有足夠時間恢復,剩下的小部分是可以自己好的。
我自己心裡,也是仗著沒打算開業商業化,想要多花時間去磨自己。但磨過頭就變成鑽牛角尖,這個分寸真的要注意。
承上,解上半身,解得太細,太忘我,差點沒時間解右髖.....這邊要檢討。

其實今天個案有說他的髖關節有狀況,但我沒有馬上CATCH到他其實很想處理右髖。如果是真的開業,要讓個案覺得有效,當然是從個案重視困擾的地方處理起。

但我只求身體狀況的完整性,就會和個案想法衝突。

其實我當下的想法是,解了右髖,我很怕左髖細巡,會不平衡。這個是我今天的失誤,分配時間上出了問題。還是要好好和個案溝通清楚,找平衡點。

個案今天很我聊了很多想法,腦力激盪,學到很多事情。滿足充實的一天。

補充,推個案。推到腹腔右側肝臟附近,覺得硬硬的。心裡想,難道這就是說中硬硬的肝臟嗎?推腹腔上方左側,胃的附近也硬硬的.....我想說這也太悲劇了吧,怎麼這麼硬.....

這時候想起朋友之前提到橫膈膜緊繃的問題,仔細摸了一下,確認是橫膈膜。

我確實有感受他個案呼吸起伏時,體腔的收縮很小。後來聊了這件事,發現他有長期打坐腹式呼吸的習慣......這可能導致胸腔呼吸橫膈膜的活動度下降,就會比較緊繃。雖然是腹部推一推就開了,還是建議他要多用胸腔呼吸。

我朋友湯姆曾經和我說,說他遇過傷科師傅做感應,意念除傷。但他完全不懂是什麼.....因為不會接觸到患者身體,是不是用內功或靈力?
有一些名推拿整復師,是不是就有這樣類似"看得見"的能力,能看見患者卡頓的位置,而加以處理??

我自己的看法是.....感應除傷這種事,我個人覺得就聽過就好了。
因為無法證實證偽,每個人感受都不一樣,其實不用多說。我自己雖然會一點,但我還是以手法體術為主,多的我其實不想多提。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去學,有人帶,有什麼心得再說。

看的到,能感應......這種能力就只是工具而已,如果我手感很好能摸到,那也很好。
事實上,以手法體術來說,手感重要成分太高了。那些需要看,需要感應,最後還是要用手.....強調看到,感應到其實意義不大。

能用手推掉就好了。

之前有學弟妹在問,說我們也些舊生可以隔空摸和感應,好像很厲害.....但其實只是多個工具可以幫忙,最後還是要用手推。而能看到OO問題,這種事可以練習的。很多是經驗,加上學習,配合思考想像,累積出的第六感。身心是一體兩面,互相影響。
我自己也經歷過身體和情緒不平衡的狀態,現在比較能理解兩者影響的層面,能夠具體的說出來。

那是不是可以請其他人用感應療法處理呢?
其實,我真的認為每個人如果能理解自己身心的狀況,知道怎麼去處理,都可以解決,這個在宗教界很常見。
所以我真的接觸傷科後,也不覺得太稀奇了。走這一行的人,略有修行,很多人都會。
說自己能看到XX,感應到OO,好像很威的樣子,但實際上呢?
還是要看這個人能幫助個案到哪邊。

我每次上課,隔空亂摸一通,都會有學弟妹覺得我好厲害。
有時候我覺得,如果現在開始,我都說自己用感應的,隔空摸,意念除傷,感覺會比較厲害。(笑死)

我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,一旦處理某部位,會一直鑽牛角尖。
因為我都會有個疑問, 究竟認真處理,可以處理到什麼程度?
這次的經驗還是要對症下藥,並且符合當事人的需求。真的對個案非常不好意思,我會認真檢討。

傷科互助

原文發表於2024年2月
受到內湖黃師兄邀約,去他的工作室進行互助。我們兩個人互相做傷科整復,在農曆年前整理一下。

阿斌師的頤心美學健康中心,台北內湖,西湖站附近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ishinbhc/?locale=zh_TW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explore/locations/1011916358/yi-shin-beauty-and-health-center/

黃師兄人高馬大,我已經很久沒有處理比我高大的個案。老實說,有點吃力。加上黃師兄,按摩床靠牆的那一面,空間不足,我站不夠開,推某些角度,我做不順手。

黃師兄習慣用低床,他用55cm高的,喜歡從上往下出力。他以前的師傅就是這樣教他們,由上往下借重力推。
我個人習慣用高床,大概61~64cm我都用過,習慣平推,或是斜著推。我後來檢討過,那是因為我推的個案都沒有真的很壯,我都還推得動,所以比較重視下手的控制性,要針對肌肉交界去處理。
而黃師兄比我壯,我這種欺善怕惡出力方式就不太適合了。我最近會嘗試把床調低一點試看看,多一點往下的力道。

先前我太太請黃師兄處理,就有發現黃師兄下壓的力道,比我大很多。當時沒有考慮到按摩床高低差,器材對手法出力的影響,這個要考量進去。
技術要全面,器材也要考量,這樣才能知道對方手法是怎麼做出來的。

黃師兄的骨架很粗壯,關節真的很粗。關節沒辦法練,天生粗壯就是強。所以黃師兄的緊繃都能夠侷限在兩個關節之間。
這次我來,主要是處理他的右肩膀,有些五十肩的問題,活動範圍有狀況。受惠於他關節的強壯,緊繃都還在限制範圍內。

跨關節的肌肉緊繃,動作機制會受到很大的干涉,要考量的點就比較多。

五十肩,其實成因很多,大概就泛指肩膀疼痛,活動範圍受限。不過五十肩這種說法其實很不準確,造成疼痛和活動範圍受限的原因很多,要找專業醫療確認。
以黃師兄的狀況來說,他是因為推拿整復的職業勞動傷害。他之前的手法是偏向使用大拇指硬推壓,肩膀受力大。而且這樣硬用大拇指指壓,整個手臂的尺側吃力太重,會擠壓到前胸。肩頸胸都不好,肩膀只是受害者而已。

我先全身推鬆一次,再針對黃師兄的右手處理......

從三角肌前側解起,讓他手的尺側能先鬆開,三角肌和二頭肌交會處也解開,順著解到右手掌。接著再往胸肌和肩關節交界處解。

坦白說,黃師兄的肩不難解,成因已經確定了。但卡住的地方真的很多,需要花時間細解。上次聚會,我就已經幫他解了一大半了,這次算是來收尾。
這次的主力放在右肩膀背後和側邊,斜方肌,大小圓肌.....
不過問題絕對不是像我這種憨人想的這麼簡單.....黃師兄的右邊擴背肌和豎脊肌也是緊的,總之慢慢拆慢慢鬆。

然後左臀狀況很不好,根據黃兄講法,他是煮飯流理台太低,彎腰造成左腰和左臀狀況很差。我是解他的左臀大中小肌,還有臀部和膕旁肌,坐骨周邊。尤其是半腱肌、半膜肌,和臀肌卡很緊。大致解完,也花了2小時半。

而我的部分,主要是左背的舊傷又快要發起來。
左側斜方肌上中下段,左擴背肌,左豎脊肌,左髖......我都是左邊出問題。黃兄和我手法最大的出入,除了往下壓的幅度外,就是他大拇指撥動肌肉的方式。

黃兄先前的門派,很仰賴大拇指指壓,據他的說法,他老師的手很像大力水手卜派。手前臂非常粗壯,大拇指練到很硬。不過他老師才50歲,心臟有了狀況,有可能是大拇指用力過多過重。

後來黃兄學了真吾系統,有融合他本來的手法。我們都是教大魚際去推肌肉,但黃兄用大魚際的時候,會順便用他大拇指去撥肌肉......這個我曾經嘗試過,但我沒辦法用太多。
對黃兄來說,比起以前大拇指直接推,用大拇指撥動肌肉很輕鬆。但對我來說,大拇指撥動還是太困難了,是一項知道怎麼用,但沒本事用的招式。
我覺得黃兄的拇指,很像自帶一隻刮痧棒,可以用手指撥動帶有刮的效果。

黃兄也很努力的處理我兩個小時.....最後在黃兄家混到6點,還一起晚餐聊天,度過快樂的互助時光。

這邊要幫黃師兄說一些話。

黃兄比我早10年從事整復業,他的從業經驗真的很寶貴。我的技術算學得快,但從業經驗這些KNOW HOW,遠遠不及黃兄。他分享很多他當年創業喝西北風的經驗給我,坦白說這讓我很感動。畢竟大家都喜歡光鮮亮麗,那些困難的過去,很多都只是包裝。只有黃兄是真的把他的掙扎和困難,誠實地對我分享。

不過,黃兄畢竟當初是帶藝投師。有同門覺得他是來搶學生,來偷資源。
我覺得是小看黃兄的心胸,同時也讓自己變得小家子氣。這段時間觀察別人的手法,瞭解技術差異和想法,交換思考方式.....都讓我的技術有很多的進步。

我一直相信,技術會有高低,但信任無法取代。技術到一定水平之後,更多的是信賴。以誠待人就好。黃兄總是很誠懇地分享,很謝謝他。

黃兄對我說了一段話,他說,我學成這樣已經算是很有天分了。他之前迷惘時,也曾經去找過命理師幫助他。而我迷惘時,保生大帝也給了我指引和聖杯.....黃兄說,我再這樣謙虛說自己技術不好,就太假了。

真的很謝謝他,我那天晚上真的覺得自己受到肯定了。(完)

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

好友回訪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好朋友回訪,說自己的肩膀有狀況,但整體狀況還不錯。朋友是咖啡烘豆師,有教學輔導,也多次擔任咖啡比賽評審,推薦給大家。

想享咖啡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hink4coffee

默默發現,上次處理朋友的身體,已經是一年以前的事了。我經手的第一個個案,很有紀念性。一年後回診,我覺得整體狀況,尤其是背部和脊椎,狀況不錯。

按照慣例,大致把身體推開。身體核心的部分,狀況都ok,很容易就推開了。倒是四肢狀況比較緊繃。
第一次看朋友穿短褲,才發現他小腿脛骨上有很多小傷痕。他說是騎自行車難免有狀況,被自行車踏板打到小腿.....這個完全反映在他的腳踝活動度上。小腿緊,腿脛骨皮膚有傷,腳踝就是很難鬆開。

朋友的右手在年輕時骨折過,接的不太好,手肘的活動角度受限,這個不太好處理。這次我只有大概處理,最後針對右手前臂,右手掌,右肩三角肌,右胸大肌.....做加強處理。
完全避開手肘開刀過的地方.....因為這個動下去,會很複雜,時間消耗甚鉅。而且,會有一段時間,右手的狀態會完全不一樣,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。

這種受過大傷的部位,加強處理後,會破壞掉原先的動作機制。就是你腦袋還想用原本的方式用,但那個部位會不太想理你。必須要有一段時間,重新適應身體的狀況。
所以我和朋友說,手肘的狀況特殊,真的要動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,而且他也要安排足夠的休息。下次再動手肘。

我還記得上一次處理時,朋友的背部相當緊繃,而且是全面性的緊繃。花了很多時推開,再挑出卡點,慢慢弄。這次整體來說很輕鬆,背部,很容易就推開了。會卡住的點,幾乎都左右對稱。

上斜方肌,和脖子交界。
上中斜方肌的交界處。
下斜方肌和闊背肌的交界。


我這樣處理起來,判斷是上次處理後剩下的部分。這一年來,朋友並沒有真的累積什麼傷害。早年他當工程師,長期久坐,姿勢不良.....上一次處理完,其實就剩沒少了,這次算是真的清空。
也由於他沒有坐辦公室,沒有特別慣用的姿勢,所有的卡點都是左右對稱的.....這個在我經手個案中,算是很特別。

肩膀的部分,朋友一開始有說是左肩不太順。我摸下去,覺得左肩胛倒是還好,右邊狀況比較多。左肩胛,處理了棘上肌棘下肌,一下子左肩的活動度就開了。












右肩的部分,因為躺姿處理右手時,先處理過右肩三角肌,右胸大肌。
趴姿,和右肩前側連帶關係的肌肉,也要一起處理。
右上斜方肌,右提肩胛肌,兩者互卡,要解掉。這時肩膀不會一直抬高,再解右肩下方大小圓肌,右邊肩胛的活動範圍會整個鬆開。

右髖有些狀況,先解掉右股外側肌和髖關節交界,還有右股外側肌和膝蓋交界。這樣右大腿股四頭肌整個彈性就好很多。根據朋友的說法,他騎自行車,右腿確實會比較出力。
前面提到,兩隻腿的小腿脛骨,有很多踏板打到的傷痕。我有試著推鬆小腿脛,但效果沒有很好。也還好,朋友的兩個腳踝活動度都還ok,並沒有。真的造成什麼問題。
拆腳板時,朋友提到他右腳掌遮骨,和腳趾頭活動度不太好。索性請他脫下襪子,才發現在右腳中指和無名指根部,腳背上,有一塊50圓硬幣的皮膚粗糙。












通常,皮膚小範圍的問題,很多時候是皮下肌肉導致的。有可能把皮下肌肉弄順了,皮膚狀況也會變好。所以我也處理朋友右腳掌遮骨和腳趾。

不過昨天約的有點晚,弄到後來都超過11點了,差點沒趕上最後一般捷運。大致狀況都還蠻穩定的,大概就剩下右手的骨折舊傷,小腿脛骨,尾椎還有一點點狀況。

相約下次再處理。

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

同門相聚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份

真吾傷科同門中,好幾個人都在雙北市。受到黃師兄邀約,到他內湖的工作室聚聚,交流技術和想法。度過很愉快的一個下午,很開心。

頤心美學健康中心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ishinbhc
這個是黃師兄經營的工作室,在內湖。我們年紀相仿,雖然我早他幾期上課,但他在這一行經營10年之久,是前輩,所以我還是喊他師兄。他和他太太一起經營,太太負責美容的部分,而他是整復手法。

我們的手法課,除了我這種小白外,其實有不少是中醫師or物理治療師,還有像黃兄這樣的整復師,帶藝投師。黃兄的說法是,他確實覺得真吾的手法很好用。他自從學了之後,花了很多時間適應融合真吾手法.....他說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,現在他大概有8成都用真吾的手法,原來的手法只剩下2成。

我在手法課其實很喜歡和這些整復師or物理治療師聊天,他們的工作經驗豐富,經手的個案也多,可以學習到很多。

黃師兄說,他以前剛轉業,也是吃土喝西北風,撐了5年才好轉......這個經歷,他說的很輕鬆,講了很多當年的事。我感覺到那很艱難,很佩服。

其實,他有很多想法,我很有共鳴。譬如說,我們會討論,這一行,賺錢v.s個案康復,真的會互斥。他的標準,是希望個案走出門,起碼要能撐過1個星期,不惡化。所以他會以這個為標準,盡力去做。我十分認同。
而我的想法中,要破壞個案身體受傷的慣性,用他的說法是止傷。很多見解都相同。

還有像我們都會和個案聊天,企圖找出個案生活中,造成他的受傷的問題。像是辦公桌的配置,工作,出力用力的方式......我們都會用自己的生活經驗,去和對方交換,並且幫對方找到可以應對的方法,讓個案在生活中可以維持身體狀況。

聊這些,真的很有共鳴。

其他與會的同學師妹,他們剛入門,聽我們講這些,也是很感興趣。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,真的很愉快。

我們有分享一些手法,離開了課堂,比較自由。有些上課沒講的手法,我們會有一些變化可以應用,會更順手。也會比較每一期老師講解的手法不同之處,找出自己適合的手法使用。周周往返台北台中,真的非常辛苦,這樣互相交流的機會,我很珍惜。

黃兄以前的手法,主用是用大拇指硬推的.....他有示範他之前的做法。黃兄人高馬大,一雙大手,大拇指可以推很深。我看他可以扣住男性很粗壯的大腿,去解卡點.....我自己想用,真的用的很吃力。一來我手不夠大,二來他的大力金剛指真的是練過的.....我這樣用大拇指推了一條腿,經歷24小時,大拇指還在無力。再次確認了有些傷科手法確實對自己負擔很大。

黃師兄說,真吾手法的檢傷能力很好。他以前都是用他的體格和手勁去做,其實不太能理解解傷的連帶關係......他說,以前都就是刨路機,遇到什麼肌肉問題,全部都鏟光。學了新技術,開始可以理解連帶關係和解傷卡點。

我這次去,學到的東西,是思考的方式。

不要拘泥上課的手法,基本原則把握好,各種變形都可以去嘗試。我們已經是有底子的人,知道怎麼保護個案,保護自己......所以可以多嘗試看看。剛完成課程的學妹,出手還是缺乏自信。聊開,要他們放心出手,沒有顧慮反而做的很順利。我們的笑著說,離開教室,大家都活潑了起來,輕鬆反而做的更好。

而我是一直在看我和其他的人的差異.....黃兄有說,我摸傷檢傷的能力很好,我可以很快地知道哪邊有問題。被學妹推過的,我一摸,還是可以找到沒處理到的地方。坦白說,我沒有特別比較過,因為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做。被經驗豐富的黃兄這樣一講,才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模的比較細。

但我必須承認,黃兄體格好,手法的熟練力度,真的比我好。我只能多推幾次,靠細心和時間來換取效果。黃兄說,往後他很樂意舉辦類似的分享聚會。真的是很感謝他,又熱心又願意分享。他說,他當年真的熬很久,希望學手法的人都可以趕快上線進步。

真的很感謝他,很開心的一天。

這次最驚訝的,是知道有個學妹,完全都用陌生開發的方式在做整復......匹如說,他去買菜,看到賣水果的阿桑,手貼沙龍巴斯......他就幫他拆手5分鐘,說他有在經營整復,給他名片,歡迎他來。看到保全大哥站崗,骨盆歪一邊,就去和他聊天,遞名片......真的超強。
聽完,我真的佩服不已。每個人擅長的都不一樣,很強。

這次我特別也黃兄請教。整復,靈療,常常聽說有沾染病氣的狀況。我個人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真的遇過,想聽看看他的經驗。

之前朋友公道伯阿曼達,有和我聊這件事情。他說我可能不知道有什麼無形眾生,他很怕我有一天中招,或是遇到有人故意要過病氣和冤親債主給我。

當天與會同門,他們有談到手法過程中,自己身體的感覺。坦白說,我都沒有遇過。

匹如說,做完虛脫,瞬間無力,有個學妹說他還差點暈倒。黃兄說,他偶而會遇到。因為他有修佛,他知道有些東西上來,他會去找認識信任的人幫忙解。我想我還是不能太鐵齒,想知道原理和處理方式。

黃兄說,當他遇到狀況時,他會去過給另一個朋友。他說,他朋友會用一些方式去洩掉這些病氣。ex.可以用打嗝的方式排掉。

我這時候才想起來,在施作過程中,我會刻意順過自己的呼吸,把心神往內收。這時候,我的手和腳,會有一種提線魁儡感覺,好像用氣連結在一起。我身體的頭頂和會陰會連結成一條線,這時候我的身體會變輕,感覺會敏銳。

我在這個狀況下施做手法,有時候會打嗝,或是會放屁。只要我呼吸調順,發散出去,又能回到上面的狀況,繼續做......我可能在無意之前,把這些病氣什麼排了出去,只是我沒有意識到而已。

因為我的呼吸法,最初學的氣功就是發散,把雜念排出去。可能是這樣子吧?

如果今天我做的很順利,手法都很順,我完成個案後,其實身體狀況都還蠻好的。做完個案,會有心情愉快的感覺。

我想,我可能莫名的受到了眷顧,意外學會了排除的方法。很感謝過去的機緣,謝謝老天。

我一開始練習的氣功呼吸法,就是清空所有念頭的睡功。我就是要讓自己意念空掉,所以當我這樣呼吸時,所有過我身上的意念是不起作用的。
我們推拿時,如果肌肉沒有狀況,推肌肉,我的力氣不會受到任何阻力。只有肌肉受傷緊繃時,我推肌肉才會有反抗和阻力。

所以我在推拿時,意念越空,越放鬆,其他意念要對我產生影響很難。

黃師兄的說法是,那些病氣或是無形眾生,會對他能影響的人產生作用。用師兄的說法是,頻率對到了,是一種緣份。

而我一開始就沒打算往靈療方向走,也沒在修這個。我只是在清空意念,把自己當成一個通道,有什麼東西,也是順順過去。越鬆,意念清空,病氣什麼的都會導出去。

後來和朋友猴大聊這些,他本身修佛多年。

他認為黃兄的狀況,幾乎年輕時他都發生過。什麼打嗝那個猴大也有經驗。 他現在完全不受這種影響,但是一旦進入那種循環,大多很難走出來。
要怎麼不受影響變回正常人呢 ? 其實讓心安住著,什麼都不用就可以了。但,什麼都不做反而是最難的。
猴大說,走上對氣敏感這條路,很容易就變成浪費時間在這種事情上。希望我這輩子都不要遇到。只要安住在自我覺察,病氣無形眾生對自己的影響,就會自然瓦解。

猴大說,很多人都有一種經驗, 一直看著一個單一一個國字, 像這個附圖一樣。

看就了就會覺得這個字怪怪的,福不再是福。這就是一種最粗糙的概念心瓦解,這世界大多數的運作都建立在二元對立的概念上。只要自己心安住下來保持覺知,就像看著一個國字一樣,不要預設立場地用心覺知,用心看著自己與不舒服的對境。只要自我覺知著,,什麼都不用做就會自然瓦解,然後就會越來越不會發生。
麻瓜就是麻瓜,維持在麻瓜是最幸福的。不管是氣感,或是近行定後開始有白遍(見到光或其他影像經驗)。基本上花很多時間在處理或研究這些大都可以定義是浪費時間。

猴大認為,我的狀況,只要一直都現在這樣單純的態度,沒意外的話也不太會發生了。

我自己是對修行沒有定見,緣分走到哪裡都好,自然放鬆就好。

誰的功勞?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每隔一陣子,我會去問問處理過的個案,看看對方的狀況。
這次得到一個很有趣的回答.....
朋友說,肩膀差不多都恢復了,不過最後感覺真的是去儀器治療好的。

我聽完之後帶有苦澀的笑......哈哈哈哈哈~~

前情提要
https://aceddar.blogspot.com/2023/12/blog-post.html

先說明,我目前沒有打算要以傷科手法為生。不需要把自己的技術講得很厲害,好像處理過的人都會好.....我一直沒打算這樣宣傳,只是想要真實的紀錄自己的心得。學習心得記錄下來,留給我自己。也給大家參考。

之前分享過的受傷處理原則,也是請大家先去找正統醫療。
運動傷害後的就醫策略
https://aceddar.blogspot.com/2023/09/blog-post_20.html

朋友和我說,他肩膀都恢復了......我其實是很開心的。

只要對方能好,我覺得.....自己有沒有出到力?有沒有功勞?我其實不太在乎。當初學傷科手法,就是希望要利他,對他人有幫助。學習過程中,也反思自己的心態和想法。

朋友是說.....他去看醫生,做了第一次復健,才來找我傷科處理。過了一個星期,才去做第二次復健,這時候被我處理完的酸痛感還在。後續的第三次~第六次復健,他覺得儀器治療的效果非常好。

他說他第一次覺得儀器治療這麼有效,以前受傷都沒有感受到。總之,朋友肩膀恢復的差不多了。

自己的看法是,我有把卡住的地方解掉。所以儀器治療的超音波打進去刺激,效果會比較好。不過我沒有看到每次治療的效果,不能這樣斷定。而肩膀的肌肉比較複雜,會相互干擾。我解的範圍這麼大,把肌肉筋膜的空間都整理好。讓本來受傷的地方,比較能有有空間回到他該有的位置,做該做的事。
一般復健只處理單一部位,其他地方的狀況沒有跟上,確實會拖累患部。

以前我就有聽說過,有些醫生和整復師傅,最討厭個案東看西看,沒有固定治療or整復。東看西看,就算看好了,也不知道是誰的功勞,哈哈哈。
所以我不居功,只希望對方好,這樣我就開心了。

希望自己一直能保持這樣的心情和想法。

對了,朋友很認真看待自己受傷,尋求多方管道讓自己好起來,真的很棒。很多人求醫,信心耐心恆心,都會被磨掉。讓自己好,真的需要很強的意志力。

處理失誤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來講個處理失誤的事情。
簡單說,舊傷既然要做,就要好好做,做全套的。做一半,趕著做,真的會做的很糟。

我對面鄰居是汽車維修廠,板金師傅和我認識很久。某天下午5點多,我看他在那邊轉肩膀,就順口問問他怎麼了?
他說他板金,常常拿鐵鎚敲,最近肩膀有問題,鐵鎚都快拿不起來了,很糟。看醫生也看不好.....
我當下說我學推拿整復,學了好一陣子,就幫他看看。但由於他趕時間,所以我也是急著處理他。
真的只有處理肩膀,背部肩胛,胸大肌.....只有帶過而已。不到30分鐘,當下他的手真的可以舉起來了。我還感覺挺得意的.....
殊不知,過3天又去問他,他說手又不舉了.....我本來說,再來幫他做完整的處理。他不知道是不好意思?還是覺得沒效?
總之他拒絕我了,他後來還是去找復健科,每天復健,最近聽說好很多。

怎麼說呢?

這件事情大概在2023年初,我有很認真檢討自己。這種臨時要處理,受限場地和時間,我不能完整的做個段落,無法對個案做最好的處置。
這樣對方不管有好沒好,其實都對個案不尊重。我也沒有好好尊重自己的技能,做最好的發揮。

這件事情之後,我清楚告訴自己,當我要處理個案,就是要好好弄。沒有什麼順便,剛好弄一下之類的。對於這件事,我真的蠻介意的。寫這這邊當成給自己的警惕。

後來道友良夜對我說,
生活習慣或職業造成的,他後來也不急著撨。因為撨完習慣或用力觀念不改,還是會再勞損。而且由於原本的支撐結構變化,有可能更衍生其他狀況。有信任基礎是還好,屬於改善身體的過程。但如果是初次接觸的人,寧可多花時間聊一下動作習慣之類的。

肩膀受傷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個案回訪,上次肩膀受傷的朋友又來啦~

到我家才發現他沒吃早餐.....老師有交代,傷科處理前一定要吃些東西,不然推不動。因為朋友不趕時間,他就在我家吃了點東西再開始推拿。
歡樂傷科推拿早午餐!

一般流程都是大致把人全身推鬆,邊推邊抓問題,再抓重點出來加強。
人體肌肉的張力,互相影響的範圍比我們想像中大,大致推鬆,先把緊繃的範圍縮小,比較能對症下手。
通常初次來,疼痛or不舒服的範圍會比較廣。
面,線,點
我的目標就是把整面的疼痛,縮小範圍到某幾條肌肉,再到幾個卡點。

這次朋友回來,很明顯,上半身大面積的疼痛,幾乎都縮到很小的範圍,被侷限住了。他也可以說明哪幾條肌肉,他活動時卡卡的,狀況整體有進步。
這一陣子處理很多肩膀,胸椎相關的問題。通常都是先處理身體正面屈肌的部分。屈肌的任務平常的任務是縮短,伸肌是伸長。
我們人體任何的動作,同時會伸長和縮短,把動作完成,互為結抗。

拮抗作用請參考影片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kC3nxOmYTo&t=217s

以這位朋友來說,上次來是肩膀出問題,但其實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解他的肩膀前側三角肌,前胸,手臂前側......這邊肌肉的動作,比較容易有縮短的狀況。一旦受傷,肌肉緊繃縮更短,疼痛感就更重。
第二次來,上次屈肌相關的狀況好很多,這次就可以動伸肌,會拉長的肌肉。這次花比較多時間在處理背,脖子,斜方肌......

一開始先趴姿,老師都是從左背開始推,左背對過去是心臟,推這邊會帶到前胸的筋膜,對心臟影響很大。

老師這樣講過,受到情緒壓力,心臟周邊會緊繃,左背摸下去的質地會很硬。(我個人也是屬於這樣的狀況)這次的個案朋友,我確實摸到左背正對心臟那一塊的僵硬。那種僵硬不是單純肌肉和皮膚的繃,而是整個從內側往外拉住的感覺。
我太太很清楚這種手感,因為我之前太太幫我處理,也是這樣的狀況。
一樣是背和胸椎,朋友右背的緊,就單純是肌肉緊,順順多推幾次,用肩胛骨去帶,就會開。左背真的沒辦法。
這種左背正對心臟,內側筋膜拉緊,一定要另外加強處理。
但,加強不是用力,而是更緩慢更小心的處理。已經確定是情緒傷+外傷,溫柔處理才會有效。一旦出力太多,刺激到對方,可能對方一個緊張收縮,就很不舒服了。

我自己學傷科的經驗,左背對心臟處,下手真的要很謹慎。

趴姿整個背弄下來,上次肩膀的狀況其實都ok。這次比較集中處理肩胛骨內側,背部,胸椎。另外就是,上次左肩受傷,朋友的右肩雖然比較高一點,但還在誤差範圍。沒想到這次來,左肩狀況好了,一對比右肩,右肩膀高蠻多的。所以加強了右上斜方肌,右邊提肩胛肌。

朋友的臀部,這次推起來很快就鬆,但兩側髖關節是有卡點的。所以我問朋友,他重訓時,髖關節的狀況?
他說,確實他的髖關節角度有受限。
而朋友的小腿和腳踝,上次就很緊繃,兩腳的踝關節,側向縱向活動度都有狀況。我決定先解兩支小腿,先把踝關節的活動度做出來。
髖關節,我決定先不動。因為兩側髖關節動下去,要花不少功夫。

改正躺,正面上次處理得很細,這次正面只有一些小狀況。
右邊提肩胛肌,左肩膀三角肌,左手肘,算是很輕鬆愉快。大小腿,鬆解,配合加強放鬆小腿,需要再花一點時間觀察。

朋友有提到,他左邊容易偏頭痛。我自己在想,應該是從上次左肩受傷,一路往上拉到頭。從左提肩胛肌,左上斜方肌開始,往脖子到左耳附近的頭皮,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去鬆。確實左邊頭皮,左邊脖子,下顎骨......都比較緊。

我問他說,他平常吃飯吃東西,是不是常常用左邊在咬?

他是說沒有特別注意過,他應該是兩側都有在咬合。但我無法解釋他為什麼左邊下顎肌肉這麼繃?後來他有說......他很習慣吃口香糖,沒事都會嚼air wave這種口香糖。
我想應該就是這個了。

左肩受傷,肌肉緊蹦,一路上頭皮。加上常常嚼口香糖,左邊下顎小肌肉很緊繃......偏頭痛。

後來左邊頭皮,一路解到天靈蓋旁邊去。手有摸到天靈蓋有氣,順順的透出來.....應該沒問題才結束。
我有跟朋友說,我這次沒有動髖關節,因為這次有動一些影響範圍比較大的地方。尤其是左背對心臟那一塊,會需要時間恢復。(儘管我有留手斟酌)

我發現自己要解到一個段落,大概就是2小時多一點點。
如果我解更重,個案通常會虛上好一段時間。我記得第一次處理朋友,朋友虛了2個星期。那次讓我反省很久,不一定要每個地方都做破,適時留手,考慮後續回復狀況,不要太影響個案日常生活,這樣才好。

朋友經歷過第一次左肩的處理,他完全能理解這個想法,因為他上次回家也累了一個星期。

但我們手法處理過的累,是身體改變狀況,需要回復的累。會有一陣子使不上力,單純是身體告訴自己,先不要這樣使用。
暴力推拿的累,是受傷完,身體無法動的累。

以前我晚上去找老師處理完,老師都叫我晚上要去吃消夜,補一下身體,算是少數鼓勵吃消夜的門派吧?

這次處理經過大致如上,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