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3年7月
自從完成傷科手法課,我會時不時看看這種整復頻道,看看別的門派怎麼處理,觀察自己和他們的不同,順便偷學。
這次功夫深層按摩,算是軟傷科的手法,看得很有感想。最後被按摩完的YT這樣說......
一般整復按摩,他會放鬆,但這次按完,他的肌肉有一種Q彈感,彈性很好。
我的看法如下.....
硬傷科,硬推硬橋,暴力推拿.....整復過程會痛,一直哀哀叫。這種兇猛的手法,會對身體劇烈刺激,神經受器和大腦的負擔很大。所以做完,身體雖鬆,但會有一種痛完的緊繃虛脫感。
輕柔的手法能夠避免這個狀況,才會有片尾所說,做完的肌肉比較有彈性。
一般我們都以為肌肉的鬆緊,是肌肉的問題。學理上,肌肉有很多神經,神經連接大腦,肌肉受限於大腦和神經的控制。
有個生理實驗,就是麻醉受測者之後,測試他的關節活動度,麻醉後關節活動度都會優於一般正常狀況。
這表示什麼?
肌肉鬆緊和關節活動度,很大一部分是由神經和大腦在控制的。麻醉後,沒有意識,大腦和神經對肌肉失去控制。當然一般正常狀況下,我們都是有意識的活動,麻醉時的關節活動度不太有實質上的參考意義。
如果用暴力推拿,個案痛得哀哀叫.....我曾經做過類似的整復,對神經痛覺上是很大的刺激,就算鬆掉了,不會有心情愉快的感覺。
我老師在教我們的時候,進階一點,會提到接觸和推時,怎麼樣讓個案有爽快的感覺。像是貼合,轉移的手法,這些細節雖然不會影響做出來的成果,但對個案的體感,會有很大的差異。
會讓你鬆,又讓你舒服。肌肉沒有被劇烈刺激,當然會覺得有彈性。
從以前的刮痧,拔罐,到近年流行的筋膜槍和筋膜刀......這種器械式的處理,可以保護整復師的手。不過使用出力過度,器械容易對身體過度施力和破壞。
有些中醫師會說,不要太常刮痧.....因為當你的大腦,皮膚和神經受器,已經習慣這樣劇烈的疼痛後.....整個感覺都是一種鈍化。往後只能用更劇烈的方式處理,身體會很難察覺細微的狀況了。
看這個影片,我有偷學到2招可以拿來用,超讚。
以前我去暴力推拿,整復師對我說,長痛不如短痛。造了病業,當然要還..... 然後我就這樣安慰自己,痛,但是會好就好了,沒關係。
結果還是沒有好,苦笑。
而我有朋友說,他的體質很不適合暴力硬推拿,他去這種,推完都是大病一場,要好幾天才緩的過來。
其實大部分的人,都不適合暴力推拿啦~只是有的人身體好,挺得住。身子骨弱,還要被暴力毒打推拿,破壞太多了啦。
當然些許的不舒服還是會有,而那種越痛越有效的觀念.....真的要改。
痛真的就是痛,不保證痛了就會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