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

框架限制

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
之前和朋友聊過.....
把個案做好v.s賺錢有經濟效益
這兩者有根本上的互斥。

事實上,我和很多人聊天,大家也都知道會這樣。而且,如果把自己綁在某個架構下,就會受架構所限。

健保架構下,大概能夠推拿按摩的時間就10分鐘,再貼一塊膏藥。講實在話,如果是陳年舊傷,牽連範圍太廣,健保幫助的效果不佳。單一關節部位的受傷,健保才容易見效。
我也有認識技術很好的整復師,傷科醫師,物理治療師.....受限健保架構,他們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服務。
離開健保架構,往自費架構走去.....
自費,當然有自費的優點,但自費還是受限商業經濟活動。而且自費要看到好,還是有一段辛苦的路。

最後回歸到自己起初學習的原點,我想要照顧自己的家人,還有了解自己的身體,自己療癒自己。
只有在這個架構下,我會無止盡的保持好奇和單純的想法,只想著讓對方好,精進自己的技術。而非被經濟和商業考量綁住。

有對象能讓自己無私奉獻,只有單純想著讓對方身體進步的時候,自己的技術進步的才最快。把家人做好,技術和目標正確,這才是我想要的目標。

我很遺憾,只要開始想要靠手法賺錢,就必須要有妥協。我看到一些人開始創業後,雖然做的很快很順,但不見得每次能持續進步。
如果能保有初心,利他,這樣才真的會一直進步下去。

體會經歷到無私奉獻的過程,再去創業,在心態上會比較順利,可以兼顧商業和利他。一開始學習就是為了賺錢,也是一條路,但不是我想追求的。

以自己重視的人為起點,發展自己的手法,學習傷科,這是我個人的想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