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
個案回訪,上次肩膀受傷的朋友又來啦~
到我家才發現他沒吃早餐.....老師有交代,傷科處理前一定要吃些東西,不然推不動。因為朋友不趕時間,他就在我家吃了點東西再開始推拿。
歡樂傷科推拿早午餐!
一般流程都是大致把人全身推鬆,邊推邊抓問題,再抓重點出來加強。
人體肌肉的張力,互相影響的範圍比我們想像中大,大致推鬆,先把緊繃的範圍縮小,比較能對症下手。
通常初次來,疼痛or不舒服的範圍會比較廣。
面,線,點。
我的目標就是把整面的疼痛,縮小範圍到某幾條肌肉,再到幾個卡點。
這次朋友回來,很明顯,上半身大面積的疼痛,幾乎都縮到很小的範圍,被侷限住了。他也可以說明哪幾條肌肉,他活動時卡卡的,狀況整體有進步。
這一陣子處理很多肩膀,胸椎相關的問題。通常都是先處理身體正面屈肌的部分。屈肌的任務平常的任務是縮短,伸肌是伸長。
我們人體任何的動作,同時會伸長和縮短,把動作完成,互為結抗。
拮抗作用請參考影片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kC3nxOmYTo&t=217s
以這位朋友來說,上次來是肩膀出問題,但其實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解他的肩膀前側三角肌,前胸,手臂前側......這邊肌肉的動作,比較容易有縮短的狀況。一旦受傷,肌肉緊繃縮更短,疼痛感就更重。
第二次來,上次屈肌相關的狀況好很多,這次就可以動伸肌,會拉長的肌肉。這次花比較多時間在處理背,脖子,斜方肌......
一開始先趴姿,老師都是從左背開始推,左背對過去是心臟,推這邊會帶到前胸的筋膜,對心臟影響很大。
老師這樣講過,受到情緒壓力,心臟周邊會緊繃,左背摸下去的質地會很硬。(我個人也是屬於這樣的狀況)這次的個案朋友,我確實摸到左背正對心臟那一塊的僵硬。那種僵硬不是單純肌肉和皮膚的繃,而是整個從內側往外拉住的感覺。
我太太很清楚這種手感,因為我之前太太幫我處理,也是這樣的狀況。
一樣是背和胸椎,朋友右背的緊,就單純是肌肉緊,順順多推幾次,用肩胛骨去帶,就會開。左背真的沒辦法。
這種左背正對心臟,內側筋膜拉緊,一定要另外加強處理。
但,加強不是用力,而是更緩慢更小心的處理。已經確定是情緒傷+外傷,溫柔處理才會有效。一旦出力太多,刺激到對方,可能對方一個緊張收縮,就很不舒服了。
我自己學傷科的經驗,左背對心臟處,下手真的要很謹慎。
趴姿整個背弄下來,上次肩膀的狀況其實都ok。這次比較集中處理肩胛骨內側,背部,胸椎。另外就是,上次左肩受傷,朋友的右肩雖然比較高一點,但還在誤差範圍。沒想到這次來,左肩狀況好了,一對比右肩,右肩膀高蠻多的。所以加強了右上斜方肌,右邊提肩胛肌。
朋友的臀部,這次推起來很快就鬆,但兩側髖關節是有卡點的。所以我問朋友,他重訓時,髖關節的狀況?
他說,確實他的髖關節角度有受限。
而朋友的小腿和腳踝,上次就很緊繃,兩腳的踝關節,側向縱向活動度都有狀況。我決定先解兩支小腿,先把踝關節的活動度做出來。
髖關節,我決定先不動。因為兩側髖關節動下去,要花不少功夫。
改正躺,正面上次處理得很細,這次正面只有一些小狀況。
右邊提肩胛肌,左肩膀三角肌,左手肘,算是很輕鬆愉快。大小腿,鬆解,配合加強放鬆小腿,需要再花一點時間觀察。
朋友有提到,他左邊容易偏頭痛。我自己在想,應該是從上次左肩受傷,一路往上拉到頭。從左提肩胛肌,左上斜方肌開始,往脖子到左耳附近的頭皮,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去鬆。確實左邊頭皮,左邊脖子,下顎骨......都比較緊。
我問他說,他平常吃飯吃東西,是不是常常用左邊在咬?
他是說沒有特別注意過,他應該是兩側都有在咬合。但我無法解釋他為什麼左邊下顎肌肉這麼繃?後來他有說......他很習慣吃口香糖,沒事都會嚼air wave這種口香糖。
我想應該就是這個了。
左肩受傷,肌肉緊蹦,一路上頭皮。加上常常嚼口香糖,左邊下顎小肌肉很緊繃......偏頭痛。
後來左邊頭皮,一路解到天靈蓋旁邊去。手有摸到天靈蓋有氣,順順的透出來.....應該沒問題才結束。
我有跟朋友說,我這次沒有動髖關節,因為這次有動一些影響範圍比較大的地方。尤其是左背對心臟那一塊,會需要時間恢復。(儘管我有留手斟酌)
我發現自己要解到一個段落,大概就是2小時多一點點。
如果我解更重,個案通常會虛上好一段時間。我記得第一次處理朋友,朋友虛了2個星期。那次讓我反省很久,不一定要每個地方都做破,適時留手,考慮後續回復狀況,不要太影響個案日常生活,這樣才好。
朋友經歷過第一次左肩的處理,他完全能理解這個想法,因為他上次回家也累了一個星期。
但我們手法處理過的累,是身體改變狀況,需要回復的累。會有一陣子使不上力,單純是身體告訴自己,先不要這樣使用。
暴力推拿的累,是受傷完,身體無法動的累。
以前我晚上去找老師處理完,老師都叫我晚上要去吃消夜,補一下身體,算是少數鼓勵吃消夜的門派吧?
這次處理經過大致如上,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