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

同好會聚會,靜態V.S動態

原文發表於2023年10月

我們傷科同好會成員,大多是真吾課程認識的師兄弟。初期,會一起討論上課的心得和問題,畢竟北部去一趟台中真的很辛苦。後來除了討論心得外,也會互助調理彼此的身體。

這次我的個案是內湖頤心黃師兄的右手50肩,他的肩膀無法抬高,很棘手,花了1個多小時去處理。
簡單說,黃師兄因為以前的手法,練大拇指練得很硬派。整個三角肌和肩膀旋轉肌群都卡住,背部反而還好。
而且他很多卡點,都躲在肌肉底下。必須直截把手抬高的動作,檢視動作品質找出問題再去解。這個花很多時間,而且有的卡點,會躲在我沒想到的地方。

還好黃師兄本身對自己身體也夠了解,互相幫忙下,真的解掉非常多。雖然不到我理想的狀態,但起碼好了有8成以上。後續觀察,之後會再來追蹤。

同好會的最後,在黃師兄的頤心美學,混了好幾個小時才走。
本次學到最重要的事,利用動作去找出躲起來的緊繃點。
之前上課學,都是靜態把個案擺好,再去找緊繃點.......靜態還是有很多盲點。

後來我和獸醫朋友(瘋貓)聊天,他說他們診斷動物,大部分都是動態檢查,尤其是動物的步態,畢竟動物很難乖乖躺在那邊給獸醫檢查。

而另一位傷科同修良夜說.....
調理的目標是「大家都可以動」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大家一起動動看,不會動的就藏不住了。動態是穩定的靜態串連,發展出方向性。

這一段話深得我心!

因為真吾手法大多是在靜態處理。
坐姿,趴姿,躺姿。

而我之前看陳水利醫生處理,他有幫助患者活動關節的處理手法。我這次等於是用了兩個傷科手法的觀念處理。
而良夜他們門派,是從武學出發,動作機制是強項。我們只有靜態,真的是技術缺陷。這個部分,我之後會多琢磨一些。

很感謝朋友們的分享,還有黃師兄的信任,很感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