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2023年9月
如果老師天分太好,很可能好到不知人間疾苦,那就會變成教學的詛咒。
就像我太太,當年大學在第一志願,一大堆教授很妖怪,無法理解為什麼台下的學生都聽不懂。
對天分好的人來說,一切都會很簡單。
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和介紹,有兩個朋友跑去學。覺得自己把他們推坑,要負一點責任,會儘量解答他們的問題。他們在上課和回家操作時,遇到困難都會問我。
然後不知道怎麼傳出去了,明明這一期我就沒去跟課,有個學員就從fb找上來,問了我很多手法問題。
其實他的問題都問得很好,當初我也有一樣的疑問。沒經驗,一定會有這些疑問。但我很不願意說,多做有經驗,就會了。沒有方向的人會很迷惘,會浪費很多時間摸索,有的人可能就困住了。
像我是比較幸運,有找出自己的方法,而找不到的人也很多。
FIFI老師常說的,處理個案,肌肉要對上,肌肉要順。對上和順,這個是很模糊,很吃經驗的字詞。每個個案的身體狀況不一樣,所以每個個案的對上,順,都不一樣。
很吃個人經驗,也看個案狀況。
疲勞or受傷過的肌肉,會緊繃,沾黏。肌肉纖維會像打結的拖把布,或是肉粽繩子,可以明顯摸到肌肉纖維打結的感覺。
順,就像把頭髮梳開一樣。我們用手把不順的肌肉推開,讓肌肉回復彈性,肌肉纖維順暢。
對上。
有的肌肉纖維比較長,有可能頭尾兩段只有一邊有問題,或是中間一段有問題。這時候鬆開局部,對整條肌肉來說還不夠,要把這部分出問題的整條肌肉,從頭到尾再整理一遍。
這樣可以把該條肌肉整條(塊)的彈性均勻化,回復個案患部的動作品質,這樣才算是ok,才算是對上。
我的體會是這樣,但因為是我自己的心得,不想影響他的學習,就沒打算說太多。我只說,希望他先把型學起來,內容再慢慢調整。想太多,會很辛苦。
另外老師不會特別講站位。我建議他。先把手貼在你要拆的地方,不要動,試著調整身體的角度和站位。這樣比較能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,找到合適的位置再出力推就好。
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,找到自己合適的方法。用腳步和下半身出力,手只是傳導的媒介,光用手推太累。
老師在教的時候,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差異。以女性的身材來說,FIFI老師的體格非常好。個子近170,他的手掌厚實,手指也很長。
老師能做的,學生不一定能做到。1個月的課程,能夠把手法記起來就很好。 細節可以私下練習的時候琢磨。再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。慢慢來,比較容易進步的。
向我發問的學員是一位個子很嬌小的女性,這種體格先天就吃虧了。他說他在教室都要墊腳做,床的高度很不適合他。
對於床的高度,其實不太講究。我的觀察,因為老師的身材條件好,有辦法找到穩定的發力點。初學,加上身材限制,器材的選用,要更斟酌。
花個3千元就可以買到可調整高度的按摩床,我覺得因為器材讓自己很難練,根本就浪費自己時間。徒增挫折感。
另外他也提到出力的問題,他不清楚要出多少力量?
如何感受力量?
軟傷科的力量不是死壓硬推。目的是鬆動肌肉,每次推or壓,只要推壓到東西就好了。如果感覺推不太動,那就收手,再多推壓幾次,幾次之後就會鬆開。
一般人的習慣,都是遇到硬的緊繃的,推壓更大力。軟傷科不一樣,違反一般人的直覺。
不知道要出多少力?
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發力,貼好,稍微推動揉一下。感覺對方的肌肉狀況後,再開始輕壓。
我也只能夠大約回答一下對方的問題,畢竟我人沒有跟這期的課,老師很可能也改變教法。但我覺得,真吾這一門很講求的是精神和目標,中間的過程和手法,是可以因人,因個案,有各種不同組合。
但初學者,很容易被老師的手法框住了。真的學完,只是追老師的手法,真的一輩子都做不贏老師。
要有自己的型,自己的想法,想辦法印證,多觀摩別人,理解自己和對方的不同,吸收進步。老師太厲害,而被迷惑,被老師的框架框住,太可惜了。
上次有個個案來找我,他曾經給其他同門處理過,有提到我處理方式和同門的不同。
一般來說,我們都是教,先處理頭頂,再往下做。當天的狀況,我知道他頭頂右側氣沒透出來,只有天靈蓋左側有氣,天靈蓋變成一個半圓形。
檢傷時,我就知道他右邊提肩胛肌有狀況,肌肉張力往上擠。
正常應該會先解右邊天靈蓋,但我覺得左邊有通,表示狀況還ok,往頭的氣沒有完全卡死。所以我把右背右肩都處理完,最後解右邊天靈蓋。右邊肩頸往上都通了,再整路對上。
因為個案有給其他同門做過,他很清楚我處理的順序不太相同。
如果天靈蓋很繃,整個氣都沒了。肩頸的張力往上擠,天靈蓋沒解開,肩頸的張力也會很難解。往上宣洩沒有管道。狀況很多種,真的不太一樣。
先解天靈蓋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是如果做意念引導除傷,天靈蓋要先鬆開。但當天我意念引導,個案的天靈蓋是有感知的,這樣也沒有必要先做。我會先從張力最緊繃的地方先處理起。
同門專門做意念除傷的師兄,其實也沒有先解天靈蓋,一樣可以做。
所以老師教的順序,真的那麼不可挑戰嗎?
我不敢說,但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驗證。
對了,我們創辦人,徐醫師......很多都碼沒有特別說,沒有刻意限制。但為什麼老師過一手到我們手上.....限制變多了呢?
我的看法是,因為真正的精要和原理,沒有辦法透過一個月的課程,傳達到每個學員心裡。最後學到的都只是手法形式,而這個太當一回事,就會框住自己。
所以我去追徐醫師的文章,和其他同門討論.....有很多條路,很多方法,想法會更有趣。
1.保護自己,保護個案
2.自己舒服,個案就舒服
3.利他
4.身心都要鬆
5.出力7分,留有餘裕
這一年學下來,大致的想法也是這樣。
另外就是,這一年看了不同個案,覺得自己學到最多的是因果觀。這個不僅是單純的受傷因果關係,還包含了更多生活和情緒上的因果。
知道自身因果,就可以往自己人際關係消業障的方向進步。
我們門派有人可以往意念除傷走去,也是同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