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一下上課的心得。
兩支手,一隻手固定,另一隻手推送。
和我對練的同學,身高比我高一些,但比我瘦些,原則上算是好操作的對象。按壓比較厚的肌肉部位,如腿or背,還是要請同學多打pass給我,避免我出手不知輕重。
拆手掌時,握對方的手有穩定厚實的接觸,會讓人有安心感。手腕角度要注意,別凹過頭。
受惠於鬆軟的兩個孩子,還有妻子,訓練出還不錯的探知手感。接觸對方身體,我可以很容易判斷出對方的鬆緊和張力,還有錯位的力線,身體順暢感。但無法反映在操作手感上,施力手感不好,不敢用力,控制力量要加強。
原文發表於2022年2月
第二次上課,上午課程內容是坐姿的頭部,肩部,頸部。
下午課程是趴著的背部和下肢。
上星期上完課,回家前3天拆太多人,第4天開始不舒服,有種自己被傷到的感覺。
課程開始前,老師就有先說,真吾系統最重要的就是,不能傷害患者和自己。有很多手勢和出力方式,是帶有畫圓順時針的手法。不小心使用,會絞到自己身上。我聽進去了,但回家試著做自己的家人時,沒有注意還是傷到了自己。
學到新東西很興奮,我上星期拆了我的太太,父母親,還有兩個孩子,也都確實有用。上課不清楚的地方,反而透過操作更清楚。
但問題來了,我沒有注意到施力時,我和對方的站位。
加上在家裡做,空間不足。受限空間,我的站姿和動作需要收斂。很多帶有延伸性的動作,我都靠身體扭轉去帶。這樣在畫圓順對方肌肉時,我的身體沒有把這個旋轉的力量帶掉,就留在身上了。
上周日上完課,我每天都有找家人操作,到星期三就開始覺得自己的太陽穴兩側開始不舒服。起初以為是天冷感冒,去看了中醫師拿藥吃,但晚上沒有好轉,這個很少見。我現在看的中醫師,已經和我家相處了十多年。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受風寒,幾乎都是吃藥後半小時就改善。這樣準時吃藥多次,還沒改善的狀況,幾乎沒有過。
我才想起來周日上課,傷科老師說的話,我應該是傷到自己了。
於是,我用上課學的傷科拆解,試著拆解自己的兩隻手臂。利用桌面和手當成支點,把要拆解的手臂貼平桌面,轉動要拆解的部位。
因為自己對自己施力很困難,我無法做到貼平鬆動,只好帶著摩擦皮膚去順筋。死馬當活馬醫,居然被我拆成功了。當晚睡覺就舒服很多,隔天起床也輕鬆。
之後幾天,暫時不敢操作,等上課再和老師討論。後來才發現,因為教室空間比較大,很多身體帶轉動的動作可以做得很扎實,這樣不會把轉動旋轉的力量絞進身體裡。旋轉,肢體延伸出去,刻意縮小動作,真的很不利。
特別觀察了老師和患者的站位,有抓到問題所在。真的很慶幸,自己有找到問題,這也表示我的基本操作原理OK。
基本原理在第一堂課都有講解了,各部位的應用有些差異,但原理互通,並沒有很難。照例,上課互相操作,大家都很小心。後來回家操作自己家人,放輕鬆操作,效果反而好。
也開始注意自己的站位和動作伸展,比上一個星期好很多。
軟傷科都很類似。如果轉動對方時,旋轉的力量斷在自己身上,會絞自己的肌肉。像我的狀況,是從我的手絞進我的頭部側邊。
但是我站位好,全身跟著轉跟著帶,這個轉動的力量會被順掉,就沒事了。
這幾次課程,其實都有提到意念和氣流動。我學過一點點氣功,但其實無法很明確的說明這些的具體狀況。
譬如說,我們會在不接觸患者的狀況下,用意念去摸對方,感覺對方的身體狀況。有的同學是模不到東西。我有摸到東西,但我都會想,是不是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投射,造成觸覺和腦袋的假象?
而上課時,我很認真看同學拆解別人,我都會感覺自己是被拆的那個人。然後我的肌肉有會也被拆解的反應,該處肌肉也會比較鬆。
總之,我目前還沒有辦法很具體說明這些狀況,可能往後經驗比較多,功夫比較扎實再來聊。
這次學頭部肩頸,剛好太太正在矯正牙齒,我就試著處理太太的顳顎關節。很有效果,覺得心情很好。繼續保持下去,要早日熟練這門技術。
因為朋友是牙醫,講一下矯正牙套和我自己的觀察。
我太太帶矯正牙套,隱適美,每隔一端時間要換另一組牙套。這個會改變矯正者的牙齒咬合和咀嚼習慣,這會影響到顳顎關節。我和物理治療師與傷科老師,牙醫師,都討論過這個問題,這樣會讓矯正者的臉部肌肉改變用力習慣,某些肌肉會不協調,或是輕微發炎。
以前建銘(物理治療師),會幫我太太推顳顎關節。那我自己學會之後,有摸到我太太左右兩側的顳顎關節肌肉不一樣,有一側比較凸出。按摩之後,順開,兩側肌肉就平順了。據說嚴重的話,會影響頸部和睡眠。如果有矯正牙齒的朋友,可以摸看看自己的顳顎關節,兩側有無不同,適時的按摩一下,會舒服很多。
原文發表於2015年2月
我曾經自費看徒手治療有5年了,之所以會這麼努力看。那是因為我之前在接觸真吾系統前,看過很多整脊還有民俗治療.....當時覺得徒手治療最有效,和物治師相處,同時讓我更瞭解自己身體,也知道以前的治療到底在搞什麼。
物理治療師實行的"徒手治療",徒手治療的領域很大。目前我看的手法,是結合軟硬組織與運動處方。一般來說,中西傷科處理身體,分軟硬組織。(軟傷科,硬傷科)
軟組織,肌肉和軟骨與肌腱。
硬組織,骨頭,關節。
整脊的效果,通常不會維持很久。那怕是你很小心,也是會跑掉。身體的環境就是這樣,肌肉張力有問題,就會導致關節骨頭錯位。有遇過中醫師會使用針灸扎肌肉穴位除沾粘,還有一些坊間的刮療刀療拍打.....這些都是處理軟組織。利用破壞的方式,把原先沾粘的肌肉去除,但沒有處理硬組織,骨頭關節若沒復位,肌肉長回去的位置不好,狀況會沒法完全解決。
一個完整的傷科處理,一定是軟硬組織都要兼顧,不然效果有限。以我當年請沈建銘物治師治療,內容都是軟組織肌肉的放鬆,按摩或是刻意用破壞性的手法處理肌肉沾黏。將骨頭復位,可能有整脊和橋骨。最後用肌內貼作貼紮,固定這次調整的地方。如果不說,你根本不會認為這個物理治療師是西醫底的,因為他會推拿按摩加點穴,還會整脊喬骨。
運動處方比較麻煩,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,會去發掘患者肌肉不協調的地方,會藉由復健運動加強。受傷處沾粘限制肌肉收縮,所以你再怎麼訓練復健,沾粘處就是練不到,或是很難練,事倍功半。最怕得是,該練得沒練到,卻練到其他肌肉,產生代償。肌肉代償的結果,通常不太好,代償的肌肉都是來幫忙的,並非原本該使力的地方。代償肌肉也容易受傷,所以越練越糟。
以我的以前的狀況,左肩舊傷,影響背部與頸部。我的肌肉沾黏慢慢被去除後,我的左肩關節活動度變大,左背部的肌肉張力也比較好,狀況好很多。
我的舊傷在我認真做徒手治療一年後,其實有很大的改善。最大的改變,是我用力的方式與思維,做了很大的修改。身體不會去招喚不該用的肌肉,造成代償。治療過程中,常常想起以前打球時,可能在某個時候沒有處理好。或是做什麼動作,身體就怪怪的。花了很長一段時間,這樣好好地和自己身體對話相處,希望往後能長長久久。
其實大多數的傷科原理上都類似,手法各有巧妙。我後來放棄徒手治療,主因是物理治療師的處理比較狠,甚至可以說是粗暴,會對肌肉緊繃處造成明顯的疼痛。周邊好幾個朋友去,基本上每個都哀哀叫,但確實有用。
而我現在學軟傷科,可以把疼痛感降到最低,鬆動效果也很好。真的很深層的肌肉沾黏,舊傷,軟傷科處理一樣會痛,但還是比徒手物理治療要好上很多。
我仍對徒手物理治療給予高度的評價,物理治療師通過國考,專業性值得信任。如果牽涉到保險和法律,這種正規的醫療機構,才會被法律承認。一般民俗治療的品質,很難保證,大家都是以肉身和金錢去嘗試,其實辛苦。我也是尋覓到最後,才進入真吾這個系統。各有優點,大家可以挑選自己適合的方式處理。
這個部落格,是我個人學習傷科推拿手法的筆記和記錄。
事先聲明,我個人想法和心得,不能代表本門全貌,純粹是我自己的想法。若有各門派先進同修有任何指教,個人虛心接受,與我的師門無關。再次感謝。
本門創辦人是徐福惇醫師,原真吾台醫,目前徐醫師在有覺工作室服務大眾。
FIFI吳老師,師承自徐醫師,是我的傷科手法老師。FIFI老師目前在真吾工作室為大家服務。
十年前有幸拜在湛若水老師門下學習氣功。我的呼吸吐納,對於道家典籍的認識.....湛老師的指導,對我幫助甚多。(湛老師年事已高,仙遊四方。)
20歲開始投入自行車運動。Alan馬永綸師傅帶領我進入越野自行車的領域,指導我如何面對自然環境,克服困難路線。教我身體的使用,人車一體,也作為我精神上的導師。是我尊敬的長輩。
得到眾多老師的照顧,非常感激。
從2020年接觸真吾傷科手法,到2022年正式拜師上課學習,走在傷科推拿的人生道路上,是很開心豐富的旅程。從自己運動傷害開始,幫助過我的人很多.....瑞芳大宏中醫的陳水利醫師,陽明物理治療所的沈建銘主治物理治療師,你們對我身體的關心照顧,都是我人生的養分。
我很高興可以在這裡分享自己的傷科手法筆記與心得,為自己的學習歷程作些紀錄。目前我個人還是處於修業中,並沒有正式開業。會接的案子,都是緣分,都是善緣。
徐福惇醫師
FB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57422471856
YT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frogjump82
部落格:
https://frogjump82.wordpress.com/
真吾工作室FIFI老師
FB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64157102544
湛若水老師
https://readmoo.com/contributor/15434
Alan馬永綸師傅
FB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50898128325967
陳水利中醫師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perbcmg.dh